价值千金的清宫秘藏明代仇英《赤壁图》卷.docVIP

价值千金的清宫秘藏明代仇英《赤壁图》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价值千金的清宫秘藏明代仇英《赤壁图》卷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仇英,传世作品极少见于民间,国内博物馆馆藏可靠的仇英作品不超过5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仇英作品最集中的地方,各式仇英作品有百幅之多,但是,据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研究,其中真品也不过10件。而流传有序的仇英真迹就更显珍贵。近日在中国嘉德获见的仇英《赤壁图》卷,系清宫旧藏,后秘藏民间80余年的仇英珍品,殊为难得。   考其流传,目前能确知的最早一位收藏家是晚明张修羽,有“觐宸”朱文方印可证。觐宸字仲钦,号修羽,丹徒人,家有“培风阁”,藏古籍图绘极其丰富。其中王羲之《瞻近帖》、《鸿乙草堂图》、杨凝式《草书真迹》、黄公望《秋山图》、沈周《东庄图》皆人间巨迹。张修羽与董其昌极友善,“文敏每过京口,必馆于张氏园亭”(笪重光语),“张氏古迹最多,翁乃临摹其精粹者与之”(顾复语)。由此可见觐宸的“博雅好古”(董其昌语)与其收藏之精。他距仇英生活的年代不远,他的鉴藏为此图的可靠性做出了有力的旁证。此卷后为其后人张孝思续藏,孝思字则之,号懒逸,亦是有名的鉴藏家。此后则归清康熙第三子允祉“诚府”,钤有“诚府珍赏”朱文大印,后入清宫,被乾隆皇帝编入《石渠宝笈初编》,并定为上等。辛亥革命后末代皇帝溥仪将其携出清宫而散落民间,民国期间为天津实业家张氏收得,秘藏80余年,未曾易手。因此,仇英《赤壁图》卷自明代以来的流传节节可考,是近二十年来面世的留存民间的最为重要的明代作品之一。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目前所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便是《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本卷了。前二幅皆绢本短卷,画的都是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景。本幅则为纸本而略长,后段多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云房?深等山间夜景。读者可以藉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象苏轼舍舟登岸,“摄衣而上,履?f岩,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一夜游情境。其构思立意较前二图更为丰富美备。   三幅《赤壁图》画家都未记年。上海博物馆一图,石骨???颍?用笔峻健方硬,应是他得到周臣指授,力学李唐等南宋院画的盛年时作品。辽宁省博物馆一图,与仇英在项元汴家《临宋人六幅》画风相近,其上亦有项元汴藏印,估计亦作于项氏家中,应是他晚年之作。而这幅纸本《赤壁图》卷,最为细腻工致,山石勾皴轻松短促,略具刮铁形貌,设色淡冶清丽,画风与上海博物馆所藏《梧竹书堂图》十分相近,都约略可见文征明的影响,并已渐具精谨遒丽、工而入雅的自我风骨,应是他三十岁以后壮年时期的作品。   这幅纸本《赤壁图》卷与《梧竹书堂图》最为相似的地方是山石坡陀的设色方法及目前呈现的色相。都是先用较重的赭色打底,再施以或深或浅的石绿,经数百年岁月侵蚀,或石绿粉质脱落,或氧化变色,打底的赭色泛起,画面由此变成绛色的暖调子。而这种泛底变色的程度,二图亦相似。这种情况,在仇英的其他画中亦有发现,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莲溪渔隐图》,据徐邦达先生告知,新中国成立后收入故宫时其画呈浅绛色,后经裱工以双氧水清洗,原隐入绢底的青绿之色突然泛出,至今艳丽如昔。值得注意的是,这幅《莲溪渔隐图》在历代著录中便说法不一,《大观录》称之为浅绛,《墨缘汇观》称之为青绿,估计已是经过多次“色变”了。而这种因个人用色习惯及岁月侵蚀而引起的色变效果,一般来讲是极难摹拟的。   徐邦达先生在鉴考仇英作品时说他“真笔不改粗细,无不具有文秀之致”。此图笔法俊朗,风神秀雅,气息纯正,款字极精,印章亦佳,是仇氏的真迹无疑。   仇英的画,历来备受鉴藏家珍视。当时就有人说他“精妙丽密,备极意态”(彭年语),“可谓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王世贞语)。苏浙一带的收藏家陈官、周凤来、项元汴常年累月地将他请在家里,以上宾待之,作画亦不相逼促,画成还给予丰厚酬金。仅《子虚上林图》一幅,周凤来就奉赠酬银一千两。他作的《汉宫春晓图》,卷后项元汴题记称“值价二百金”,远远超过项氏收购的其他宋、元名绘。据项元汴自己的记录,他收宋赵孟坚《墨兰图》卷,原价“银一百二十两”;元钱选《山居图》卷,其值“三十金”;而文征明《袁安卧雪图》卷,“原价十六两”;唐寅《嵩山十景》册,“计原值二十四金”,都与仇英相差甚远。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仇英的画值亦在宋元绘画之上,他的一册《人物故事图》,曾为苏州有识者以五千银元购得。而吴湖帆当时买元人张中精作《芙蓉双鸳图》轴,不过八百元而已(见《丑?m日记》)。当然,市场价值并不代表艺术价值。但在封建社会中仇英从一个低微的画工而能跻身“明四家”之列,若不是在艺术上有超凡的成就,绝不可能。他这幅《赤壁图》卷被《石渠宝笈》定为上等也决非偶然。明末鉴定家顾复评价仇英的一段话说得十分中肯,他说仇英“远师顾陆阎周,近学马陈诸赵,即降笔仿苑中人,必淘汰拙俗而采掇英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