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文化传统的颂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人文化传统的颂歌   [摘要]在《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展现了主人公奶娃的成长历程,但她打破了美国传统成长小说中主人公过于坚持个人主义而拒绝社会化最终惘然的成长模式,融合黑人文化传统,赋予成长独特的民族文化意义,凸显黑人传统文化对黑人青年的健康成长和保持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至关重要性,以示她对非裔美国人现实处境的深层次思考并重申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莫里森;成长;祖先;社区      一      《所罗门之歌》为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三部力作。目前为止,已有很多评论家就文章的民族身份等主题,形象丰富的人物、民间故事?p歌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是,有关小说鲜明民族意蕴成长模式的专门论述尚不多见。因此,本文以莫里森特殊的文化立场为基点探讨奶娃崭新的成长模式,以期揭示这种成长模式的现实意义和莫里森的美学价值。   美国文学史上不乏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如《哈克贝利?芬》、《白鲸》和《麦田的守望者》。有评论家认为《所罗门之歌》也是一部成长小说。恩迪里?奥雷理在专著中指出:“《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传统的成长小说。”虽然,该小说采用美国传统文学中的成长原型,主人公奶娃经历了一个明显的成长历程,从一个自私、迷惘和不负责任的纨绔子弟成为一个精神上成熟的成年人。但莫里森并没有原封不动地沿袭美国传统成长模式,而是融合黑人文化,赋予成长独呢的黑人民族文化意义。   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主义”至上,个人都不断追求自由和自我,竭力表现自我与众不同。“自主和社会化这对张力在美国成长小说中没有得到化解,仍然存在。”主人公拒绝被社会化,弗洛伊德式的“自我”崩塌了,要么处于精神分裂的状态,要么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因此“美国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无法和现实达成妥协,更不用说融入社会了。”   在《所罗门之歌》中,作者将黑人文化中祖先和社区的概念融入了奶娃的成长经验中,由此塑造了有别于美国成长小说中主人公追求个人主义却拒绝社会化而惘然、失望的模式。奶娃只有从与黑人社区的接触中习得祖先的文化遗产并获得人生智慧,认识到与过去的联系中自己合适的位置,才能抛弃其自私自利的习性,改过自新,成为一个有爱心且勇敢面对现实,乐观追求人生真谛的成人,“当他把家族和个人的历史融入对现在的认识,修复了其分裂的精神状态,平生第一次感到生活是协调的。”      二      祖先是非洲文化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概念,与西方传统文化中直线的时间观念不同,黑人所持的是一种循环的概念:即使人的躯体没了,灵魂还留在人间,继续陪伴影响后人。“祖先是人类与神或上帝之间的桥梁,因为他们既是人又是神或上帝……祖先帮助人如何生存,提醒人要对他人、对上帝负责。”   “上路”是成长小说中基本的结构要素之一。在小说中,奶娃也踏上了成长的旅途,作者为奶娃设计的是走向南方的成长之旅。南方,对黑人来说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南方,虽然与奴隶制的历史相勾连,但却是黑人祖先的生息繁衍之地,传统文化的摇篮。历史学家威尔莫指出:“南方教会了黑人放弃极端的个人主义,选择与群体团结一致,与自然保持休戚相关的联系,同时引导他们尊敬自己的祖先和在世的人。”奶娃成长之旅的终点是偏僻的小村庄――沙理玛。莫里森认为:“给人以忠告和保护,仁爱而充满智慧的祖先活于农村而不是大城市里。”沙理玛保存着与非洲极其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人文风情。村里妇女的模样和举止都酷似极具黑人特色的派拉特,出门时也没有拿皮包之类的习惯。这些都进一步拉近了奶娃与祖先的距离并把他引向祖先的栖息之地和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摇篮。   在“上路”之前,奶娃是个对祖先毫无所知的“无根”青年,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完全处于一种“漂浮”的状态,他想通过“远离那个家”,“离开这个城市”,摆脱与过去、与他人的一切关联来获取自由。但在南方,通过聆听祖先的故事并亲身感知黑人社区对祖先的认识,奶娃的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日渐变化,改过自新,积极面对现实生活。“这个故事他以前不知听过多少遍了,每次总是半信半疑的,今天听这人再次讲起这个故事,他却备觉兴奋,也可能是由于身处当年故事的发生地”,“老人们坐在厨房里…… 谈论着他的祖父。奶娃也跟着思念起祖父来”,此时奶娃不再躲避过去,祖先的种种激发了他对过去的兴趣,也打开了他那颗从未开启的心扉。随着对祖父的了解越多,“他也就越感到他的生活中缺少了些什么”。有关祖先的一切使其心灵受到触动,使他对瑟丝的遭遇产生一股怜悯之情。从苏珊家出来后,奶娃对祖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承认“自从丹维尔以来,他对他的亲人(不仅仅是他遇到的)的兴趣在与日俱增”,他心里有一大堆关于祖先的疑问,这些疑问促使奶娃去寻找家族历史。当他把关于祖先的经历原原本本地连贯起来,得知曾祖父能飞时,奶娃为能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