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议《十全九美》的时尚特色
[摘要]2008年暑期档的古装喜剧片《十全九美》自公映以来,毁誉参半。赞同者认为该片充分体现了当下电影对娱乐本性的诉求,是中国商业片的又一次成功尝试,批评者则反对充斥全片的恶搞手段,甚至冠以“年度恶搞片”的名号。将其划入低俗类影片的行列。不可否认, 《十全九美》确实充满了各种时尚特色,比如时尚的人物、时尚的情节、时尚的语言等等。本文希望通过对影片时尚特色的分析,为读者思考国产娱乐片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娱乐电影,时尚;个性词汇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 《十全九美》(以下简称《十》)都是一部彻底的娱乐电影。影片讲述了一本被诅咒的秘籍《缺一门》牵扯出的武林纠纷。明朝太子朱笑天酷爱木艺,一心想成为鲁班那样的顶级木匠。为达成此愿,他偷偷出宫寻找鲁班留下的木艺绝学《鲁班书》。传说拥有此书者轻则缺德、缺心眼,重则缺胳膊断腿甚至丢了性命。总之不是自己倒霉,就是亲人遭殃,所以此书又叫《缺一门》。朱笑天在寻书途中巧遇民女唐小蝶,二人由此开始结伴寻找《缺一门》……从《十》的情节构思、人物塑造、演员阵容等各个角度来看,我们都能找出贯穿全片的“时尚”特色。
一、时尚的语言对白
《十》的语言对白是最能体现其时尚性的因素。影片的众多笑料和噱头都来源于此。仔细分析片中的人物对白,我们能发现以下时尚语言类型:一是方言和英语等语言词汇的使用。方言土语的大量使用已经成为当今影视作品中的惯例。近两年的《武林外传》、《疯狂的石头》等都是其中成功的例子。《十》在这方面可谓登峰造极。整部影片中的人物,除了男女主人公等少数几人外,几乎清一色说的都是方言或是夹杂了方言土语的普通话。影片开头的旁白是山东话、酒保六郎说东北话、钦差洪盖天讲唐山话、南宫傲则操一口云南话。片中一些本地土语的运用也让人叫绝,比如南宫燕的口头禅“蹦哒你个蹦哒”。大概是以《大话西游》为肇始,“I服了YOU”等不符合传统汉语规范的英汉夹杂用法开始在影视界大行其道。《十》当然也少不了这样的时尚元素:太监小榔头口中的“太监出宫已属死罪,我已犯了N次了”、南宫府的家丁用云南普通话演绎的“摆哪样POSE”。虽然相对方言来说英语的使用频率少了很多,但仍不失时尚特色。二是人物的个性词汇。人物的个性化永远是影视故事乃至文艺作品追求的目标之一。当今的众多流行语都是作品为了追求个性化的人物所催生的。前文所言的“I服了YOU”随着《大话西游》的走红而为人熟知,著名小品演员宋丹丹在和赵本山的合作中,创造了“相当……”、“你太有才了”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十》为故事中的人物也设计了众多的个性词汇。外国神父在看到能使人返老还童的摇摇椅之后不禁感叹:“偶滴个神啊!”太子的外国老师反复对皇帝念叨:“这些艺术品,迟早有一天是会流行的啊!”龙门镇里的“欢迎”一词成了居民口中的“拉嘟木”。凡此种种,举不胜举。三是今词古用。当今的很多语言表达方式被《十》的创作者频频用在了故事里。近几年才流行的“忽悠”一词被明太子自然而然地“征用”了?(“弄了半天,你们都在忽悠我!”)当今酒吧里的“海盗船长”酒令出现在了明朝的妓院里;明朝皇帝在朝堂上说道:“如今连你们这些外教都不靠谱了!”
二、时尚的情节
《十》讲述的故事类型可以大致归纳为“寻宝+爱情”。虽然这类情节模式早已有之,但影片创作者为了突出该片的“时尚”精神,还是做了相当精心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和情节的虚构和主副线的安排上。
《十》显然不追求人物和情节的真实,所以观众能很容易地发现其中许多和历史不符的地方。笔者分析有以下情况。
1 以人名虚构
故事中的太子名为朱笑天(调侃台湾演员“朱孝天”)。明朝历史上确实有一位皇帝喜好木艺,即天启皇帝朱由校。史载他“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但除了都好木艺,《十》里的太子显然和朱由校没什么太多的共同点。
2 以物名虚构
影片里出现了“怡家”、“乾柜”、“德云社”等当今社会流行的词汇。这些词汇或原封不动、或略加修改,就用到了明朝的故事中。
3 以事件虚构
影片的开头讲述了鲁班神乎其技的木艺。传说中的鲁班确实能造会飞的木鸢,但从科学技术发展进程来看,那也只是传说而已。影片却将之纳入了故事情节,一方面是以此作为整个情节线的始因一另一方面也是在明确告知观众:故事是虚构的,不必当真。随着情节的演进,类似的虚构故事接踵而至:能让人返老还童的摇摇椅、太子制作的木雕版变形金刚等等。
通常来讲,任何一部电影的主线设置都比副线复杂和精巧。与此相对应,主线的吸引力也应该是最大的。但是《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颠覆这一理论。 (无论其成功与否)影片的主线被设置成太子和民女在寻宝道路上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