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反映出的人生主题.docVIP

解读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反映出的人生主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反映出的人生主题   [摘要]本文通过细读的方法,以象征和隐喻为切入点,解读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所反映出的各个人生主题。贯穿始终的象征和隐喻对理解影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影片主题意蕴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可以更有效地介入、更深刻地品味。通过穿插介绍诸如时钟、蜂鸟、航海、清晨等意象,探讨了影片揭示的重要的人生主题,希望可以促进对作品更立体、更丰厚、更深刻的把握。   [关键词]象征和隐喻;人生主题;死亡;命运;孤独;爱情      近几年世界影坛似乎刮起了一股猛烈的“文学改编风”,特别是由世界名著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于名著早已拥有了大量的书迷,再加上重量级的导演以及演员的精心诠释,电影从拍摄到上映自然备受瞩目,《本杰明?巴顿奇事》(又译《返老还童》)就是一例。《本杰明?巴顿奇事》改编自著名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2年写就的同名短篇小说。菲茨杰拉德是继霍桑和爱伦?坡之后最负盛名的美国作家,其代表作包括《人间天堂》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村上春树称他为“文学老师”。担任导演的是惯常“伤痕电影”的黑暗之子大卫。芬奇,以《七宗罪》和《搏击俱乐部》等问世;编剧则是曾以《阿甘正传》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艾瑞克?罗斯;演员包括巨星布拉德?皮特和凯特-布兰切特,可谓阵容强大。   影片题材属奇幻喜剧,以爱情传奇为中心主线,讲述了一个生下来80多岁、慢慢变得年轻的人的奇特一生。色彩温暖浪漫、明亮魔幻,剧情耐人寻味、富于哲理,无怪乎影评家称其为大卫?芬奇转型之作,“一部专注于生命最华美篇章――生、死和爱的史诗”。每一个意象都值得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每一个片段都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一个个象征和隐喻穿插其间,揭示出一个个深邃的人生主题。      一、从关于时钟的象征和隐喻谈起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年出版了划时代的隐喻理论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应从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出发。将隐喻植根于人类经验中进行研究,其理论、思想在认知科学领域和哲学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了共同的“体验”这一根本出发点,虽然电影语言不同于文字语言,可以通过镜头和意象记录现实,但同样可以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主题意蕴,取得有力效果。   在现代电影中,作品的主题意义常常通过象征和隐喻而非直接的议论来揭示。通过或是人物设置上的隐喻,或是画面意象上的隐喻,或是事件片段上的隐喻,表现人物的命运和精神世界,表达编导的看法和态度。有评论家认为:“对观众来讲,读懂了影片的隐喻或象征,就能更有效地进入电影,最终实现与编导的契合性交流与沟通;对影片来讲,隐喻与象征的设置避免了故事情节仅仅停留在观众瞧热闹的浅显阶段,避免了单调和浅薄,而使其变得丰厚并具有深层意义。”   对本片来讲,一开始,导演不惜用6分钟讲述一段钟表匠的故事:双目失明的钟表匠制造出一口举世瞩目的倒行大钟,希望时间可以倒流,在一战中牺牲的儿子可以活转过来,步下开往前线的火车,回到家中。正是在大钟揭幕并投入使用的时刻,本杰明出生了,开始了他返老还童的奇幻人生。时钟作为象征和隐喻在影片中随处可见。比如黛西和本杰明共看的童话书中的插图、养老院的墙上、风尘女子的床头、法国男人的家里以至街头都可以醒目地看到钟表。影片最后,飓风席卷了整个新奥尔良,大钟无言地躺在仓库里,潮水漫漫,依然倒走。毫无疑问,这里的时钟隐喻了时间和生命,是影片的重要意象。正是在时钟的滴答中,在人生的旅途中,本杰明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智慧去理解生命,从而揭示了人生的诸个主题。      二、死亡      本杰明从小在养老院长大。在这里,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都可能无声无息地离开人世。他不断目睹死亡,但从未抱怨,超脱地面对死亡,思考死亡这一人生主题本身。   “死亡也是这里的常客,人们来到这里,又安静地离去。你可以感觉到有人离开了。那时房子里总是寂静无声。这是个值得在此成长的美好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人们抛开了所有生命中的矛盾。一个人去了,另一个人便会填补上来。”   养老院的成长经历使本杰明能以超脱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感悟死亡。淡淡的旁白,超然的态度,体现了菲茨杰拉德原作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意味。比如,小时候他跟黛西有这样的对话:   本杰明:如果我不是越变越老,而是越变越年轻47   黛西:那么我为你感到可怜。因为你不得不看着你爱的人先你而去,离开这个世界。   本杰明:我却从来没有以这种方式看待过生与死。   黛西的想法可能代表了大多数正常人,可是本杰明并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用这种消极的方式思考过人生和死亡,而是用一种超脱的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跟他人的不同。   在本杰明最后的生命旅途中,他意识到:“不论生命是向前还是向后,也许所有的一切都不意味着什么……只要我们好好对待我们的生活,生命没有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