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解读电影《钢琴师》中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docVIP

解读电影《钢琴师》中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电影《钢琴师》中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   [摘要]影片《钢琴师》根据斯皮尔曼(wIadyslaw Szpilman)的回忆录改编。《钢琴师》里的音乐主要取自波兰伟大的音乐家肖邦的作品。《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23号)是作者于1831年-1835年根据密茨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瓦连罗德》所给的印象而写的。该曲是一出悲壮的戏剧,是一篇激动人心的史诗。全曲的结构和调性虽然是前后对称的,但音乐形象的发展却越来越富于动力,最后悲剧性热情达到了商峰。   [关键词]肖邦;g小调叙事曲;结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影剧院观看了电影《钢琴师》,被剧情和音乐所感动。之后,买了《钢琴师》的DVD,静下来又看了很多遍……   影片《钢琴师》根据斯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的回忆录改编。二战期间,一个优秀的波兰钢琴家由于是犹太人,被关在集中营里,备受折磨和羞辱。他以充军的名义逃了出来,躲在城市的废墟中。一个德国军官发现了他,帮助他活了下来。   “这是史上对于犹太集中营描述得最有权威的一部电影!”这就是美国影评对《钢琴师》的评价。这部影片荣获2002年度奥斯卡金像奖,荣获美国影评家协会的年度评选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剧本等四项大奖。   《钢琴师》里的音乐主要取自波兰的伟大音乐家肖邦的作品。音乐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但音乐在整部电影中却无处不在。影片是在肖邦夜曲升c小调篇中缓缓开始,影片中后部,在德国人的临时办公场所里。主人公听到了钢琴的声音,那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它预示着德国人已经来到了他的跟前,也让他感到自己跟死亡的距离是如此的近。当他在给德国军官演奏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时,音乐不但让他充满了力量和信心,也震撼了那名德国军官。后来在德国军官的帮助下,他终于存活了下来。   我每看一次,就要反复聆听《g小调第一叙事曲》,这首曲子是我喜欢的钢琴曲,曲中所表现的“英雄性”和“悲剧性”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      一、肖邦简介      弗列得列克?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1810年生于华沙近郊的热里亚左瓦?沃里亚。他的父亲是法国人,年轻时迁居波兰,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妇女,善弹钢琴,并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波兰民歌。由于母亲的熏陶,肖邦从小爱上了波兰民间音乐。   肖邦6岁开始系统地学习钢琴,7岁写出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g小调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夜曲与幻想曲等。1837年严词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个性,对19世纪后半叶的浪漫主义音乐、对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乃至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g小调第一叙事曲》      叙事曲:法文ballade的意译,源自于拉丁文ballare(舞蹈)一字。12、13世纪,指行吟诗人唱的一种歌曲,常伴以舞蹈。13世纪后逐渐演变为只歌不舞的独唱曲。14、15世纪在法国、西班牙等地,成为独唱曲的总称。至19世纪则指钢琴伴奏的叙事性独唱曲,如舒伯特的《魔王》等。19世纪晚期亦有乐队伴奏的独唱或合唱叙事曲。肖邦最早在篇幅长大而富有戏剧性的钢琴曲中,使用叙事曲这一名称。后来勃拉姆斯、李斯特、格里格等也采用此体裁。内容常富有叙事性、戏剧性,有的取材于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   肖邦一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其中《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23号)最为流传。该曲创作于1831~1835年。关于这首叙事曲的构思,肖邦曾经向德国作曲家舒曼作过说明。音乐是根据密茨凯维支的长诗《康拉德?瓦连罗德》所给的印象而写的。密茨凯维支在这首长诗中叙述了立陶宛后裔华伦德为光复祖国而壮烈殉国的一生。作者借古喻今,通过对英雄的歌颂,来号召波兰人民为民族的独立而斗争。肖邦在叙事曲中并没有再现原诗的具体内容,而是体现了长诗的精神气质。但在音乐的结构布局和音乐形象的表现上,仍然显现出叙事的性质,好像在回忆英雄光辉的一生。1836年9月,肖邦从德累斯顿到莱比锡与舒曼相见,给他看这首作品,舒曼演奏了《g小调第一叙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