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工织蝉翼 百年作遗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良工织蝉翼 百年作遗珍   方侨篮是清末民初广泛行用于江浙民间的一种高贵竹编器物。这种竹篮,工艺精湛,是我国传统竹编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曾是大家闺秀们的闺中珍爱,如今成乃收藏爱好者的庋藏珍品。      方桥蓝的起源      古镇方桥位于浙江省余姚市西北处,这里历来是富庶2地,镇上有长冷江穿境而过,江上横跨一桥连接东西街市,镇上商民夹岸而居、两岸店铺,鳞次栉比,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方桥并不产竹,但在清末民初,这个占镇却以竹编业盛极一时,誉享江浙(图1)。   蜕到方桥篮的起源,还得先从方桥镇上的刘姓人家说起。刘家,世居方桥,据宣统二年(1910年)敦睦堂本《余姚开元刘氏宗谱》记载:始迁祖景崇,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由上虞蛾眉迁至余姚开元乡,传至五世孙克俊、克家、克恭、克思,遂别为庵宅、后宅、南新宅、东新宅四大派。谱中有一称“东新宅大七房三房”的支房,自明末清初以来,房下有匠人以竹编技艺见长,世代相传,到了嘉庆年间,三房裔孙刘新源所编各式竹篮,以精美细巧,名扬邑中。刘新源生一子名刘瑞春。刘瑞春生有二子,长子刘通山(1874~1933年),次子刘德山,兄弟俩从组业,经过数十年艺术智慧的积累与辛勤劳作,终于把组传的竹蓝夜发展到了鼎盛。         刘通山是一位把竹篮编制与人文岂术融为一体的熟把握。他打制的竹篮,构思精妙,工艺精湛,匠气尽脱,古趣盎然。有关刘通山的逸闻,姚北一带有一个传说,据说刘通山年轻时,其竹编技艺已十分了得。当时,姚西有一个姓邵的员外,家有六个女儿,个个长得貌如天仙,有一年,邵员外在为女儿操办嫁妆时,欲打制一些竹篮,但不知请哪里的师傅好,于是他向邻村的王员外打听,王员外戏说:“方桥刘通山打制的竹篮可是比你的千金还漂亮啊!”邵员外不信,于是遣家丁到方桥刘通山处订制了2只竹篮,5个月后,竹篮按时送到,邵员外看到刘通山打制的竹篮果然格调高雅,精美绝伦,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邵员外就把最疼爱的六女儿许配给了刘通山,成婚之日,邵员外不仅陪嫁了数船嫁妆,还给了二百两银子作为压箱银。几年之后,刘邵氏把二百两压箱银拿出来给夫家作为开辟作坊的本金,此后,刘家的作坊越做越大,竹篮也越做越精,刘通山与方桥篮自此名声大噪。      方桥篮的工艺与制作流程      民国5年(1916年),杭人徐珂在其名作《清稗类钞》中曾对余姚方桥篮的形制及制作工艺有如下的描述:“余姚方桥亦产竹器,而多作匾丝,用两斜面之铁板抽过,丝阔而薄,经风欲飞,文具篮内用木板作墙,傅以编成之簟,如席纹绉纱。”可见这位杭州人对这种产于余姚的竹编器物曾经作过一次较认真的探究。   在方桥篮的制作过程中,素有雕花世家之称的陈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据方桥镇陈氏雕花第七世陈裕成老人保管的一册陈氏两钞堂《陈氏宗谱》(图2)记载:方桥陈氏高祖陈天相自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宁波西乡高桥陈武举漕迁至方桥镇灯店漕,以开设灯彩铺为业,又兼长技术手工,精雕百子人物、花卉篮环,远近驰名。陈天相晚年归居鄞西。方桥陈氏以有信公为第一世,有信公系陈天相之孙,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随祖父迁居方桥时,年仅五龄,后孙承祖业,陈氏在方桥扎根创业,渐呈规模。传至第五世陈瑞昌、陈其昌这一代,陈家掌握的雕亥Ⅱ技艺更显娴熟。陈氏雕花以精雕人物,花鸟见长,凡器物之浮雕、透镂、堆作,无所不能。清代中期,陈家的雕刻、刘家的制篮,在名气上不相伯仲,两家在器物制作过程中多有合作。到了光绪年间,刘家三房的竹篮作坊在刘通山主事下顺利快速发展,陈瑞昌、陈其昌及陈氏雕花第六世传人陈敬麟、陈敬良等受刘通山之聘来到了刘家,专业从事雕刻各式篮环。刘通山的竹篮作坊有了陈氏雕花匠人的鼎力相助,事业蒸蒸日上。   刘家擅编,陈家擅雕,刘、陈两家珠联璧合,才成就了方桥篮的美轮美奂。方桥篮在制作上力求精雕细作,编制篮篾,不取华丽,只求以精细缜密取胜;雕刻篮框、篮环,运用较多的是工整雅致的回字纹饰以及有吉祥寓意的历史典故、花草鸟兽等图案,其整体风格古朴典雅,规矩大方。在制作过程中,坊主刘通山对编作与雕刻把关极严,凡制作不到位的竹篮一律不准出坊外售。这个时期的方桥篮,其工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方桥篮的款式有梳头篮、烧香篮、菩荠篮、果子篮、考篮、帐篮、幢篮、鞋篮等十余种(图3~图6),其篮体使用的精篾,取材于本邑乡间的金竹,这种形如芦竹的家园细竹,有篾性精韧,色泽如嵌金丝的特点。刘通山对金竹的选用十分讲究,取材要求必须是三年以上的成竹,通过剖青、卷竹、剖竹、开间、劈篾,抽篾、刮篾等工序,制成篾片与篾丝,其篾片薄如蝉翼、篾丝细若发丝。方桥篮的篾面编制以穿丝为主,在编作过程中,刘通山立有严格的坊规,凡上品篮篾面,每一寸长度内编织蔑片的数量均有规定,不得偷工。方桥篮的篮体由内外两层组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