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雄地区爱河水环境生态复育及水污染防治策略分析.ppt

高雄地区爱河水环境生态复育及水污染防治策略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雄地区爱河水环境生态复育及水污染防治策略分析

高雄地區愛河水污染防治策略分析 資環所一甲 張以恩 研究動機 有鑒於台灣經濟的成長及工商業的發達,使台灣河川的污染日趨嚴重,所以如何有效的防治污染及生態的復育將是我們關心的重點。 高雄地區為工業都市所以產生許多污染使愛河嚴重污染。 高雄市政府於1979年開始愛河整治計畫,一開始是使用污水截流方式使污水不流入下游,但是此方法一遇到雨天無用。 後來是使截流的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入海洋。 研究目的 永續發展及河川的關係。 本研究在追求愛河水環境的永續發展,探討因經濟發展和人口成長所造成的污染與河川水環境的關係。 愛河整治前 愛河整治後 愛河整治後成效 愛河整治及污水下水道工程於七十六年初通水運轉後河水出現溶氧河川逐漸恢愎自淨作用。 目前愛河水質已較截流前改善許多,溶氧量從截流前之零提昇至目前的5.5mg/l 左右,BOD(生化需氧量)年平均濃度值為6.2mg/l ,氨氮年平均濃度值為1.5mg/l,僅下雨天遇較高流量閘門打開,沿岸廢污水再度流入愛河,才會造成水質惡化,未來工務局完成下水道興建,加速愛河附近幹支管及家庭接管工程後,將可徹底改善愛河水質。 研究範圍及限制 其範圍包括治平橋集水區、 鼓山運河集水區、 二號運河集水區、 民生渠集水區,研究時間從民國九十年到民國一百二十年。 治平橋截流站-1 治平橋截流站以南的河段,也是高市府所誇稱之愛河整治成功的河段,在非雨季時因污水皆由截流設施收集輸送到中區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後排放到高雄沿海,阻絕了大多數的污染源流入。 治平橋截流站-2 雨季因中區污水處理廠每日的最大容載量只能處理50萬公噸的污水,加上整個下水道系統尚未能完全將地表逕流水與污水分流,大量的雨水夾雜著污水超過了中區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量,因此各截流站必須打開閘門,宣洩大量的雨水如此一來各支流及上游的污水順勢大量注入愛河的下游,使得每年五月到九月間,愛河下游的水質很容易再度惡化 。 愛河中生存的魚類 到目前為止共發現有22種魚類和5種蟹類。其中數量最多的魚類為環球海鰶 (約佔60%),其次依序為短棘鰏 及大眼海鰱(約佔10%)、虱目魚、黑邊鰏、曳絲鑽嘴(米碗仔)及大鱗鮻 (豆仔、粗鱗仔)(約佔4%)。 二號運河集水區 減少水泥護岸 愛河早前水泥護岸多採取垂直式版樁設計,到了中上游段因為河道縮減,使得護岸往往高於常水位2公尺,形成景觀之障礙。 整合性評估-1 整合性評估(IntegratedAssessmenr,IA),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在荷蘭Maastritcht大學的ICIS研究中心,此中心是針對永續發展的相關議題做研究。 整合性評估之架構。 整合性評估之工具箱。 整合性評估的架構與策略。 整合性評估-2 整合性評估-整合性評估之架構 整合性評估的開發基礎,在於新的研究取向與整合性工具的開發,它是在決策制定前,儘量整合不同學門領域的知識與不同相關團體的意見。 整合性評估-整合性評估之工具箱 整合性評估研究的工具箱,包含了五大部分模式的開發、模擬情境的發展、指標系統、群眾參與的方法、敏感性分析與風險評估。 整合性評估-整合性評估的架構與策略 整合性評估模式嘗試描述一個特殊問題的因果關係以及這個問題和其他問題間的相互作用。 結論 此篇文章是針對愛河的水污染防治策略進行分析,其主要是研究閘門晴天與雨天的操控模式,使用了整合性評估來作為整篇文章的主軸。 參考文獻 孫志鴻、林祥偉(1999) ,“永續發展與整合性評估研究” ,永續台灣簡訊,第一捲第二期。 高雄市政府愛河資訊網。 .tw/pwb/Love/clean_02.htm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tw/senews/canewskuwasi.asp?id=269 * * 愛河整治大事記 1930年代 日人因南進政策,設工業重鎮於高雄,是為愛河工業污染的開端。 1960年代 高雄工廠數量、人口大幅增加,愛河污染日漸嚴重、髒臭。 1968年? 市政府以挖除愛河污泥方式整治愛河,失敗。 1971年 愛河宣告死亡,成為黑河。 1979年 市政府以闢建截流設施及污水下水道整治愛河。 1987年 截流設施完成,攔阻污水排入愛河。 1990年代? 市政府大力推動污水下水道的鋪設。 1998年 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達6.5%,預計到2002年提升到25%。 愛河流域地形圖 ? ? *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