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音乐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天华音乐史

刘天华先生年表 刘天华(1895-1932),1895年生于江苏江阴澄江镇西横街。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1895年2月4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2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1909年在常州中学读书期间,曾参加学校军乐队的训练和演出活动,开始接触西洋铜管乐。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的全部《瀛州古调》的演奏。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 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人物生平 刘天华的父亲刘宝珊重视教育,在家乡曾与人合办过一所小学。 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1915年父亲逝世,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职业生涯 1912年刘天华十七岁时,考进了上海开明剧社的乐队,开明剧社为一新式话剧的剧团,在那里他更广泛地学习了各种西洋乐器,除了原本所学的管乐器外,又学习了钢琴和小提琴等,并对西洋作曲理论有所接触。1914年,开明剧社解散,天华回到江阴、常州的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开始了他音乐教学的生涯。 刘天华在常州中学任教期间,在学校成立了军乐队及丝竹乐队,常至民间演出,成就不凡。后来并请到江南丝竹名家周少梅指导,刘天华向其学习二胡及琵琶等,其后又至南京向浦东派名家沈肇州学琵琶,再至河南学古琴。至此,天华才算比较深入地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精致典雅的一面。 在此期间,他对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也进一步学习,他常和熟习音乐的好友澈尘和尚探索研究民间音乐及佛教音乐,其后又在江阴组织了国乐研究会,与当地国乐同好研究二胡、琵琶、丝竹及锣鼓等音乐。   1922年,前往北京,至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教,结识了音乐家萧友梅、杨仲子等人,在此期间向俄籍教授托诺夫学小提琴,得到了不错的成就,小提琴的学习,给予他对胡琴的改进十分大的启发,他又对西洋作曲方式,尤其西方和声学的进一步研习。 在这时期,也对中国传统戏曲有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他在家中组织了学习昆曲的组织,和北大、及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共同学习研究,又学习三弦拉戏,并不时研究欣赏京剧,这些都对他以后的作曲有不小帮助。 由于刘天华对中西音乐都能深入学习,也因此能够在音乐创作上融合中西,获得一定的成果。 刘天华 艺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