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运用比较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运用比较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摘要】教育改革是个永恒的话题,只要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脚步不停止,教育改革的步伐就不会停歇,而减负提质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历来都是教改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在历年实践的基础上,试着从比较教学的角度去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以期实现减负提质的目的,行文粗浅,供大家批评和指正。
关键词 比较教学 减负提质 课堂教学改革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辗转驶入了21世纪。教育改革的枪声又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打响,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裂变和剧痛,也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教育改革亦不例外。浙江省自2006年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学科教材采用了苏教版,它与人教版相比有大容量、重人文、轻作文三大特点。如何在课时不增加的情况下,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从比较教学的角度做了些简单的思考,并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
比较教学并不是什么新的教学理论,这里不多作介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将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试着从五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一课双法,多元呈现。所谓一课双法指的是同一课文用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授,通过多元化的呈现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在教授“我与母亲”这一部分时运用了两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教学方式是阅读教学。抽出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事先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学生选出最感动自己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二是必须是个体朗读。读得感人的同学,大家会给予热烈的掌声,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评。当然点评不是一味的褒奖,而是当表扬时就表扬,当指正时就指正,态度一定要诚恳,语气一定要委婉,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几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这时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得大家潸然泪下,同时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掌声。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班同学的兴趣都被激发起来了,学生不服输的个性让课堂高潮迭起。这种阅读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因为是必修课文,学生的重视度比较高,效果自然突出,而这种效果在一般的阅读课中是不太容易实现的。第二种教学方式比较常规,是师生共同探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这是一位怎样的儿子?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通过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以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了儿子的无知与偏执;这是一位苦难的母亲,独自一人承担了别人无法承担的苦难,因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从“目送儿子离家”、“地坛中独自寻找儿子”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不理解母亲的儿子,或者说是自私的儿子,“现在我才想起”“五个知道,一个不知道”等都是证明。有了那堂朗读课的基础,这样的探讨和答案不但水到渠成,而且对学生而言深刻而有意义。如果平时跟学生说父母亲是多么伟大,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而且学生的感触也一定不如这样和课文教学结合来得深。这样的教学表面看来别人用一堂课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笔者花了两堂课才完成,实际上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喻人文教育于无形,实在是一举多得,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二、同人异文,深化理解。所谓同人异文比较教学,指的是将同一作家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以《江南的冬景》和《故都的秋》为例。两篇文章都是郁达夫的作品,一南一北,一冬一秋,虽季节不同,却异曲同工。比较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有哪些?”学生通过不断的研习和探讨一般能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从意境层面上说,两者都很唯美。《江南的冬景》选取的景物有江南的植被:“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生气”,来表现江南的冬天蕴藏的生机。在写江南微雨寒村时,通过想像虚构出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墨画,有“长桥”“杂木树林”“乌篷小船”“酒客”“月晕”。那种只在古典文学中出现过的意境一一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了。《故都的秋》中,作者提到,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在营造“悲凉之美”的意境上,选取了“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还有“从槐树叶底,朝东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以及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北方的秋雨”等,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淡雅、素净,意境的唯美油然而生。从生活层面上说又充满了雅趣。《江南的冬景》中,对微雨寒村、江南雪景等优美意境的营造,无不体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而寒冬闲步正适合作者“恣意享受”的趣味,而感到“快活”。《故都的秋》中提到了牵牛花, “我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 77页.pdf
- 2025贵州盐业(集团)黔东南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小学阶段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届高三复习备考工作计划暨备考策略.pdf VIP
- 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答辩1.pptx VIP
- SEMI-F047-000-0706-en电压暂升暂降标准.pdf VIP
- 2025年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docx VIP
- 2025年中国聚氨酯混炼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在excel中绘制水位~库容~面积的图表.xls VIP
- 2025年成人高考高起本(历史地理综合)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