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难与对策.doc

中学教学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难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教学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难与对策

想说爱你不容易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难与对策 ?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首先它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它是一种整合,是相对于仅就某一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单一性学习而言的,它是师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或项目,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其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太多太多有待认知、有待探讨、有待商榷之处。进入课改三年来,它正以难以言传的魅力在召唤我们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教师的一次重大挑战。在教学中,尤其对于农村初中学校而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课程执行难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同等重要的一个项目,在目前看来,其地位远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标准,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学校即使师生尝试过综合性学习,也不过是蜻蜓点水,造成课标要求和实际操作脱节。造成如此尴尬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综合性学习耗时多、见效慢。语文知识的落实,呈显性目标,很直接,而综合性学习着重于过程,弹性很大,短时间内,其学习效果很难以考试成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对于仍然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部分农村中学而言,无疑会被视为另类而束之高阁。 2、综合性学习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新课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只做总体的指导,内容的安排上也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此,无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可行的计划。对于早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躺在教材上教的教师和跟随老师亦步亦趋“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来说,要让其动手、动脑、动口,自主选择,合作探究无异于瞎子摸象,“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了一句空话。 3、资料匮乏,缩手缩脚。大多学校师生拥有的课外图书屈指可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虽有几本书也不过是应付上级检查、装璜门面的工具,不能对师生全方位开放。即使每周偶尔开放,学生也会因课表太满、作业太多而无暇光顾。也有不少学校配置了一定范围的网络教育资源,但也会因需要花钱维修或教师根本就不用(或不会用),被闲置起来。 4、完全问题和管理体制,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目前,全国各地学校、师生、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令人胆战心惊,教师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无异于老虎头上拔毛,语文教师担负不了安全责任啊!谁又敢越雷池半步?加之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学校绝不会轻易允许组织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室仍就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 总之受教育自身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四处碰壁,课程的落实就亮起了红灯。 二、突显语文性难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以语文性为基础,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种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这已在语文界达成共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因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这一新课程理解不到位,语文综合性学习出现了泛语文化,去语文化等一系列问题,致使语文教学活动“反认他乡为故乡。”语文素养被无限泛化,语文学科随便与其他学科无意义的综合,只求形式而不重实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变成了地理课、历史课、生物课、音乐课等而失去了语文的特色,既缺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没有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训练,无限度地扩大语文的外延,将语文知识与能力对立,将语文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割裂开来,忽视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综合性学习偏离了语文的轨道,也不可能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如曾组织学生开展《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赤手空拳,学生只不过是把地理书上有关黄河的知识,如发源地、流经的省分、流量、地上悬河、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物产、黄河旅游资源、黄河的污染等内容分组加以介绍,便结束了本次学习活动。综观整个教学流程,这节课不像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倒更像是一节地理课、环保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虽涉及到黄河,却遮蔽、削弱了语文的学习。地理与语文到底在哪里达成综合?如何凭借语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联系性,向着深广的时空延伸,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来实现学生素质的多重构建?我认为本次活动应借助学生对黄河相关知识的了解,唤起炎黄子孙对母亲河的感悟,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表达黄河情、民族爱,直接生成语文基本能力并增强忧患意识,对学生的人格和情感的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过程监控难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