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最中的“焦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术作最中的“焦点“   注意,实属心理学范畴,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作为艺术作品欣赏自然需要充分依附于注意的导向。观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学识等对艺术作品(尤指绘画)中的焦点予以感知与确立,从而对艺术作品保持较为稳定持久的注意。如何把握焦点?什么才能“抓”住我们的眼球,吸引我们的注意,引起心理活动对其指向与集中?艺术作品丰富多样的形式内容,国家、民族、社会等差异,欣赏者因人而异的个性与经历……诸多因素决定了艺术作品中焦点的复杂性。但无论怎样,注意还是在有意与无意中与我们所指向的对象发生了作用。      一、传统中国画――游移的“不动之动”      1、山水画――散点透视――心理体验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在透视上一般讲究散点透视,即以多个视点(焦点)表现更为宽泛的空间。在山水画中,我们的心理活动在选择性地指向这N个焦点时,则自然而然地随着画者的“引导”以游移的视线体验作品中的意境。在动态游观中尽情体会边走边看的心理运动,创造出一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意境。   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即典型地运用了散点透视,向我们徐徐展开一幅汴梁城市热闹繁荣、郊外宜人的风景。我们的注意随之延展,不同的散“点”详尽地铺展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市郊、汴河、虹桥、街道、城郭,于是这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被我们的视线所串联,而我们则随着画者之动而动,在移动的视线中追求着心理运动的真实。   早在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便提出了“三远”理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里的“远”俨然已化为山水空间形态的一种心理感受。怎样才能达到这种“远”的境界?显然,观者的注意不再仅停留于有限的画面中,而是更“远”。何谓“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前至山后,我们的视线无法穿透,于是只有“窥”,以移动的、曲折的的视线,连结多个焦点,在联想机制作用下完成一次超世绝俗的心理体验。   2、人物画――情节性――连环画式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是以故事情节呈现的连续性作品,表现了曹植与洛神宓妃的凄婉真挚的爱情。主人公在长卷中于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宛如以连环画尝试叙说着这个浪漫的爱情神话故事。人物在作品中的重复出现,牵引着我们的有意注意。画面中的焦点也被有序地安排在相应的场面中,蓄积着发展之势,任何一个焦点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们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正是因为这些因果关系或是发展脉络的承接,使得在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时,我们的注意集中于作品之中,并接近清晰准确地去把握每一个关键的“点”,形成身临其境的完整心理运动过程。      二、西方艺术――焦点透视――倾向静视      西方绘画艺术在透视法上崇尚所见的真实,理性而科学地运用着焦点透视,即画面上只有一个焦点或视点的透视法。然而,此处的焦点与我们题中所提及的”焦点”又是有所区别的。后者更多是倾向于我们所说的趣味中心或注意所指向的对象内容。   1、一目了然――特写、近景――“相望”――视觉之冲击   无论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又或是克拉姆斯柯伊的《无名女郎》;无论是埃德温?朗的油画《瓦实提,还是伦勃朗、凡?高等艺术家的自画像或肖像,画面都以一目了然的形象塑造,直接引起观者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那些或特写、或近景的人物肖像,以最直观的方式单纯而明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直面着站立于它面前的人,这样近距离的“接触”,我们无法不从他们丰富的表情或深情的“对视”中感受着视觉上的冲击与心灵上的震撼。而对于画面上最直截了当的焦点之注意也变得更为持久,并在这样的注意中体会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互容。   2、隐性的“焦点”――延伸――画面外的未知   诸多时候,我们的视觉、知觉、感觉会伴随着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而存在。我们总是想要确立一个准确的所谓的“焦点”,其实,我们是否也曾想过:这些“焦点”甚至是可以延续到画面以外的无限空间的。虽然这看似有些不够理性,但是当你注意到画面之外可能存在的另外一个我们或许可感可知的神秘世界后,这些“隐性的”焦点似乎都成为了可能。例如雅克?约瑟夫?提索特的《楼梯》,少女的身后落地的豪华大窗,以及她探身的优雅,都似乎在竭力吸引着对少女的注意,以及对她心理活动的细细揣测,可是也正是俯身微探的动作使我不得不将注意延展至窗外――那个可能充满矛盾与不安的世界。而此刻,注意又似乎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客观存在的真实所见。   3、多个焦点――绘画中的节奏与韵律感知   德加的《演出之前》,以均衡的、近乎平等的刻画手段表现了芭蕾舞演出前舞者的准备。但画面上没有过于出挑的人物,甚至以运动的曲线构图将人物串联。以至于我们的感官无法最确切地定位于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