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七年电影”中的“高、大、全”.docVIP

浅谈“十七年电影”中的“高、大、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十七年电影”中的“高、大、全”   一、前言      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电影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十七年电影”“文革十年电影”和“新时期电影”。其中“十七年电影”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这十七年期间拍摄制作的影片。“十七年电影”以苏联电影为参照体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题材取向基本照搬苏联,主要是革命历史题材和革命斗争题材。二是在理念和观念形态上,全面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政治优先。于是在“十七年电影”中,“英雄电影”成为主题。在英雄电影谱系当中包含了不同类别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工农兵英雄形象的塑造为主体。这些工农兵英雄形象大都有着“高、大、全”的特征。“高”是指电影中塑造的工农兵往往身材高大挺拔,思想品质高尚,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信念。“大”是指工农兵英雄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大义凛然,有大公无私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全”是指塑造的工农兵英雄形象从形象、思想、行为各个方面都十全十美、基本没有任何缺点。“十七年电影”的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完美无缺,而又深入人心的英雄人物形象,如赵一曼、李向阳、董存瑞、张嘎、李双双……      二、“十七年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高、大、全”形象      “十七年电影”中具有“高、大、全”特征的工农兵英雄形象俯首皆是。   《赵一曼》(1950年出品)塑造了赵一曼的英雄形象,讲述抗联女英雄赵一曼从哈尔滨到农村组织抗联。被捕后,她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持理想信念,革命意志毫不动摇。临刑时,她大义凛然,面无惧色,英勇就义,体现了共产党员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   《平原游击队》(1955年出品)描写了抗战时期游击战士在反“扫荡”斗争中与日寇进行顽强斗争的光辉业绩,着力塑造了具有传奇色彩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个英雄形象:高高的个子,古铜色的皮肤,两眼炯炯有神,腰杆别上两把盒子炮,谋略过人、智勇双全、质朴自然,粗犷豪放。   《董存瑞》(1955年出品)是一部根据战斗英雄董存瑞的事迹创作的人物传记片。该片真实、细腻地展示了董存瑞由一个普通农村少年成长为不朽革命战士的过程,突出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和执著、机警、顽强的个性特色。在影片最后董存瑞手托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的高大身影,像一尊雕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出品)影片根据革命烈士李白的事迹改编,着力塑造了李侠这一乐观坚毅、临危不惧、勇于奉献的共产党员形象。李侠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渡江战斗胜利的英雄事迹既催人泪下又充满传奇色彩。   《李双双》(1962年出品)塑造的李双双为人公正、正义感强、大公无私,在集体主义的崇高精神指引下,在人民利益与一己私欲之间,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丈夫喜旺的屡次负气出走也未能让她动摇。她代表着一个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时代理想主义的形象体现,代表着和平建设时期所倡导的价值和准则。   《小兵张嘎》(1963年出品)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主人公一身“嘎气”,倔头犟脑却又聪慧勇敢,被捕后,遭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张嘎及片中其他几个纯朴儿童的形象,整整影响了一代小观众。   《烈火中永生》(1965年出品)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她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没有丝毫的胆怯,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下毫不屈服,视死如归。在狱中,她依旧带领狱友们坚持斗争,最后被敌人所杀害。体现了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在受到困难和挫折时坚贞不屈的革命信念和献身精神。      三、“高、大、全”式英雄形象产生的背景      “十七年电影”中塑造的具有“高、大、全”特征的英雄形象是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很大关系的。可以说“十七年电影”是政治的“晴雨表”。      1 “高、大、全”式英雄形象产生的政治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又逢抗美援朝,由于时代的需要,确定了电影“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导向。对刚刚解放的中国而言,在百废待兴的历史环境中,电影以其高度形象化,承担着阐释中国社会走向,完成大众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的使命。这一时期电影的主要任务就是塑造“高、大、全”式的正面工农兵英雄形象,因此,当时电影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而非娱乐观众。1955年陈荒煤在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剧作讲习会上作了题为《论正面人物的创造》的发言,代表了那个时期电影创作的主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文艺之所以要把创造正面人物的形象当作我们创作中间最重要的任务,主要原因就是要通过正面人物的塑造,表现中国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典型特征。这种优秀品质的典型特征,使得千千万万观众激动、赞扬,并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