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古而化 超迈入神――欣赏郭沫若书法作品有感
郭沫若无疑是百年中国书坛上一位领域纵横、触类旁通的大家。由于他的文化涉猎的宽广,学问建树的丰厚,以至于诸如《辞海》一类大型辞书条目,在其名下只来得及介绍他是一位诗人、剧作家,一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一位翻译家,一位著名社会活动家,等等,而对于书法艺术的精深造诣和成就,则往往忽略不计了。
文化是相通的,书法艺术同样与人们的精神世界互为依托。自古以来,一切流芳史册的书法家必然饱有文化素养。历代的大书家,无一不是大文学家,大学问家。和古代书法名家一样,郭沫若不曾把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苦心研练,但是笔与纸墨,却同他的创作和学术生涯如影相随。
郭沫若出生在19世纪末四川大渡河畔一个叫做“沙湾”的小镇。祖辈并非书香世家,但是客家人的勤勉、节俭、发奋图强,使他自幼便得到接受严格传统教育的机会。临摹碑帖、勾勒画谱,是家塾和旧式学堂的必修课。在自传《少年时代》里,可以一睹他初露锋芒的书法才华。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个除夕,他为家乡父老大书特书庆贺推翻帝制的迎新对联,村镇上民情昂扬,场面好不热闹。随后而至的留学生活,成就了一个充满浪漫激情的爱国诗人。他活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之下,他的书法墨迹也亮相于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出现在一部接一部的诗集和创造社的各种书刊封面上。
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问世的时候,闻一多就把“时代肖子”的赞誉赋予了他。郭沫若一生不负此荣。注入时代精神,不仅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活动的动力,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同样贯穿始终。大革命风起云涌,他投笔从戎,经历了北伐革命和南昌起义的枪林弹雨,遭遇到国民党当局的悬赏通缉。这血腥的通缉令迫使他在流亡日本的困境中度过10年光阴。革命高潮时,他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挺身而出;革命退潮时,他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埋头研究,补充自己。10年来,他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社会,转向甲骨文、钟鼎文,独辟以字证史的研究方法,以惊人的睿智完成了《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石鼓文研究》等鸿篇巨制,成为中国古文字研究的垂世经典。这些由作者手书影印而成的著作,即便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也堪让学界叹服。其笔墨之沉稳,使素纸生辉,其规模之宏大,非常人所及。
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升级,身居敌国的郭沫若冒险踏上别妇抛雏、回国请缨之路,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成为抗战文化营垒中的一位领军人物。与抗战时期的诗歌、戏剧作品一样,他在书法创作中融入了浓郁的爱国情怀和社会使命感。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常和傅抱石、李可染、关良等艺术家相聚一处,以文会友,作画题诗,举办展览义卖。咏屈原,赞水牛,点评戏剧人物……用诗书画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式,砥砺着人们奋战到底的决心。无怪乎于右任曾命笔称颂郭沫若:“光明是你,你是光明”。
人生经历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渊博,为郭沫若书法艺术奇葩的绽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中国成立以后,即便众多国务在身,仍禁不住他在短暂的闲暇瞬间泼墨挥洒。他有着过人的精力,似乎不知疲惫为何物,凡足迹所到之处,便是吟诗挥毫之所。他用笔墨,激扬着对历史文化的褒奖、对祖国河山的挚爱,寄寓着对同志、朋友的热忱,也从中享受到艺术劳动的快乐。才情四溢、性情爽朗、平易近人、有求必应,是郭沫若即兴挥毫亲历者的同感。这些亲历者中既有普通百姓,也不乏当今的学术大师,季羡林便是其中之一。他这样说道:郭老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绝对没有给我留下“我是院长,我是科学家”的印象。中国讲究诗、书、画三绝,要做到三绝不容易,但是历史上有不少人超过了三绝,首先是苏轼。他能诗、能书、能画、能词、能文,应是五绝。苏轼是四川人,郭老也是四川人,四川是出天才的地方。可我统计不出郭老有多少绝,总之他超过了苏轼。
驾驭笔墨的能力来自于日积月累的修养。这说法可以在郭沫若身上得到生动的印证。郭沫若外出视察的时候时常找不到像样的毛笔宣纸,但只要是情之所至,无论怎样的笔和纸,一样花开笔下,力透纸背,使在场的人拍手称快。现在,人们不难发现郭沫若当年在各地留下的题辞,有的书写于道林纸,有的竟以招待所的白布床单为底。正如书画名家许麟庐所说:善书者不择笔,不择纸。一般的书家写字只能用自己习惯的笔,郭老则不然,无论什么样的纸笔,他都能驾驭。他的书法和历代书家不一样,有个人风格,老气横秋,与众不同。郭沫若生前常抽空去荣宝斋写字看画。昔日荣宝斋的工作人员如今不少已是有名的鉴赏家。郭沫若留给他们的一个生动记忆是,写字不用叠格子,铺开宣纸,提笔蘸墨,从起笔到收尾,一气呵成,布局恰到好处。不愧是笔未到,意先行,如同将军布阵,百万大军了然于胸。
郭沫若不仅在笔法上有新意,还是一位把现代标点与传统书法相结合的先行者。在他录写的《胡笳十八拍》《蜀道奇》等名篇长卷中,由于标点符号的加入,使艰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