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海寻珍 独树一帜
故事6:邱逢甲书轴
20世纪30年代,史树青先生在北平师大附中读书,有一年春节,他像往常一样到学校周边的琉璃厂去转转。琉璃厂一条街上卖字画的画棚、小摊栉比鳞次,史先生饶有兴致地边走边看,不时地也买几件小东西。当他信步来到一个画棚前,突然眼前一亮,看见画棚中挂着一幅字,落款是“邱逢甲”,钤着“台湾邱逢甲印”。因为史先生曾读过邱逢甲的诗集,知道他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抗日英雄。于是史先生便上前仔细看了个究竟。尽管他从未见过邱逢甲的真迹,但凭着他对邱逢甲诗的研读,感觉这幅字上的诗就是邱逢甲所作,判定它是邱逢甲的真迹,就以两毛钱的价格买下。
邱逢甲(1864~1912年),台湾人,光绪十年进士,著名爱国人士。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作为当时清朝政府的兵部主事,他坚决反对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反对不抵抗政策。1895年4月17日,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闻听此讯的邱逢甲义愤填膺,他血书上书,要求“拒倭守土”。未果后,他毅然只身返回台湾,组织士民抗日,誓与台湾共存亡。他亲率义军浴血奋战数十昼夜阻击日寇,终因军械不继、孤军无援而告失败。辛亥革命后,邱逢甲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南京政府。
在2004年3月14日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曾脱口咏诵出邱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表达了几代中国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如今史先生回忆起这段往事,不无得意地说:“我当时也就十几岁的年龄,那年头台湾的字画在琉璃厂的棚子里挂着没人买,但我知道邱逢甲这个人,因此我就觉得这幅字画太重要了,这幅字画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价值。我一直强调文物是历史价值第一,现在这幅字是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那是1952年,国家在太庙举办‘解放台湾展览’时,需要这一类的东西,我就拿出来捐给国家了。”
史先生说,他从小就有这样的本领,没见过的也能看出真假,比如,看郑板桥的东西,即为一绝。
故事7:赵孟致张景亮书札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贾敬颜先生素好收藏。1981年的一天,他来到史树青先生家,请史先生为其家中的旧藏“掌掌眼”。史先生因与贾先生是老相识,二话没说便来到了贾家。
面对着琳琅满目需要“过眼”的物品,史先生一下子就被一通信札所吸引。该信札很特别,纸质是青色的,在那一堆物品中很是扎眼。史先生拿起来仔细一瞧,发现竟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H致张景亮的书信,不禁喜出望外。
史先生说,因为他曾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过赵孟H的作品,因此经过对这通信札册页纸质以及文字的考量,认定是赵氏真迹。他说:“赵孟H用的是瓷青笺。瓷青笺是用靛蓝染料将桑皮纸染成深青色,然后再经砑光制成的一种纸质,颜色犹如明代青瓷,光泽泛蓝,韧性非常好,是那个时候的人常用的信纸。我一看这种纸就知道它是真品。”于是,他对贾先生说“这东西是真的”,贾先生开玩笑地说:“如果它是真的,就给你们历史博物馆吧,也甭给钱了,奖给我个彩电就行了。”
后贾敬颜教授将此信札捐赠与历史博物馆。有趣的是,书札送到历史博物馆后,保管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登记时,还意外地发现了信札册页的背面写着一个“2元”字样。估计是当时卖家在信札后面所标记的卖价。至今这个标记依然还保留在信札上,这也算是历史的一个见证吧。
每每说及此事,史先生总是笑眯眯地说:这东西可让历史博物馆“捡”了大便宜了。
故事8:北凉沮渠安周造寺碑
史树青先生的一位中学同学李章汉先生,家道殷实,曾在北京香山拥有别墅。李章汉的祖父喜欢收藏碑帖,在其收藏中就有《北凉沮渠安周造寺碑》的拓本。
《北凉沮渠安周造寺碑》是十六国北凉时期建立的,刻于北凉承平四年(445年),清光绪年间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后藏于吐鲁番。光绪二十九年,德国人到中国探险考察时,从新疆把它偷运出国,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馆。
话说到此,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清大臣端方。端方(1861~1911年),光绪壬午举人,官至陆军部尚书、湖广总督、两江总督。从政之余,嗜收藏,一生曾收集了许多名贵文物。他常随身携带着拓纸,走到哪儿拓到哪儿。光绪三十二年,端方到欧洲考察政治,在德国柏林见到《北凉沮渠安周造寺碑》,大为惊喜,遂将其做了拓片,共拓二本,一本为全拓,一本仅拓四分之一。端方将此拓片携带回国后,请了当时二十几位清末的名流题跋,其中就有大收藏家、古文字学家罗振玉。郑孝胥也题了跋。端方死后,其收藏的文物逐渐散落民间。其中此拓本为李章汉祖父所藏。
二战期间柏林被轰炸时,《北凉沮渠安周造寺碑》碑不幸被炸毁,此拓片成为绝世孤品。
史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