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上的中国留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博会上的中国留影   编者按:   2009年4月29日,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来临之际,“历届世博会奖牌和世博会中国留影展”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这不仅是国内最早的有关世博会的收藏展览之一,而且从世界范周看,也是首次集中展出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影像。这些展品来自被誉为“世博收藏中国第一人”的仝冰雪先生。今天,在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之际,本刊约请仝冰雪先生撰写此文。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映像,最早要追溯到从14世纪开始广为流传的《马可波罗游记》。其后的几百年中,间或有一些西方画师随着外交、传教或贸易团队来华,续写着对古老东方帝国的片断描绘。从19世纪初开始,中国画师创作的外销油画和水彩画大量出口,曾经为西方人了解东方异域情调带来了惊鸿一瞥,但随着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和摄影术两年后开始传人中国,外销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批西方摄影师来华,真正开始系统记录东方古老帝国的影像。从晚清到民国,甚至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映像大部分是建立在这些来华外国摄影师的镜头中。   从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开始,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亮相世界舞台。这之前虽然也有少量中国人出洋进行海外贸易或者移民海外,但他们是中国的非主流人群,无法引起世界的足够关注。从第一届世博会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基本参与了所有有影响的世博会,有民间自发,有官商合作,也有政府组织,更多的主流中国人群开始出现在世博会的舞台上。更为重要的是,同时期正是摄影术和印刷术在西方流行之际,中国的世博参与因此也得到了当地西方人的记录和传播,从而形成了一批独特的中国世博留影。相比以前的西方来华摄影师的中国影像,这批留影为我们展示了另一个视角下的中国映像。   将世博会上的中国留影和同期西方来华摄影师的中国影像相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批世博影像更多地是客观中国的展示,而不是很多西方来华摄影师单纯的偏见和猎奇。其中原因有两点:一是作为中国世博参展商,总是希望把自己的“国粹”展示给世界,尽管这些展品所体现的技术理念与当时西方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的生产力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至少在中国参展商眼里,它们还是代表了当时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和文化。二是因为,世博会是一个人类文化、科技交流的全球性盛会,成千上万的民众身临世博会,见证世博会,感受不同国家区域间人类文明发展的特色。作为当时盛会的记录者和报道者,这些西方人记录中国影像的客观性自然比来华的商业摄影师会提高很多,这也是我们应当珍惜并仔细研究这批世博留影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以说,中国世博留影的演变史是一部同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这个东方大国的形象在西方人眼中变化的历史。   以《马可波罗游记》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描述了这个富裕、繁荣的东方大国,使得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觊觎愈见狂热,这一热潮在19世纪中期达到了高潮。1840年,欧洲人携带坚船利炮,气势汹汹地轰开了“天朝大国”的大门,从此改变了欧洲对中国倾慕、向往的历史。从此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渐渐解体,逐步卷入全球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为中国参加十年之后的第一届世博会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大大冲击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但在短时间内,西方人对中国的好奇心却并没有减少。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中国“希生老爷”受邀出席开幕式,占据着一个显要位置并受到隆重礼遇,还频频出现在有影响力的《伦敦新闻画报》上,希生的形象也充满着自信和威严,说明当时的欧洲依然把大清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来对待的。琼阿德一家,代表中国家庭,不仅参观了展览会,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还受到了英国女王的亲自召见。   评委会充分肯定了这届博览会中国参展品的工艺,以及中国人的心灵手巧和发明天赋,并颁给中国展品多个奖项。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西方的形象进一步受损。但直到1900年庚子事变之前,中国的大国地位并没有多少改变,并且在被迫开放和改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这期间,大清政权依然稳固,持续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海关转型为近代海关,大清政府的收入进一步增加,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872年到1875年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回国后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电报、矿山、铁路的建设。   这一切改良运动从客观上刺激着中国人对世博会参与的热情,从1867年起,由外国人把持的海关受命介入到组织参加世博会的行列中,使中国人世博参与活动更加规模化和系统化。从1867年巴黎世博会中国剧院夜场演出版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观众更多的是西方主流社会的人群。正如参加这届世博会的中国文人王韬对戏班的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