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分享中国艺术(下)
罗晓东/译
题记:实际上只存在两个民族,那就是东方和西方。
――拿破仑 1802
(接上期)
中国人与中国艺术的品位
如果说外国人对中国艺术的品位的定位是由历史造成的,那么中国人(编者按:这里指的是广义的中国人,也包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全球华人)对中国艺术的品位同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文人的影响
中国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由皇帝和文人士大夫统治。文人士大夫是由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这些精英的品位在中国占支配地位。理想的文人有某种“修养”,擅长琴、棋、书、画。其中地位最高的是书法和绘画,这些叫做“美术”(fine arts),与其他种类的艺术形式区分开来,其他的叫做“艺术”(arts)。
传统的中国绘画通常画在纸上或丝织品上。黑色的墨是主要的创作媒介,通常不再添加其他颜色,即便有其他颜色也用得很节制。山水是主要题材,其次是花鸟,再下来是人物、动物、昆虫,以及其他如竹子等植物题材。
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通常有自己的书房,在里面进行“修养”和接待志同道合的朋友。书房里的家具,尤其是摆放在书案上的东西,是直接和他的工作相关的。包括用于绘画和书法的毛笔、笔架、笔洗、砚台、砚盒、水注(磨墨时加水的用具),装印泥的小盒子,此外,最重要的还有印章。
印章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特色。西方人用签名,中国人用刻有使用者名字的印章,这些印章被看作是更可靠的保证,不仅用于绘画和书法,也用于日常的文件中。中国文人士大夫通常用一种较软的石头来刻章,其中最珍贵的材料是福建产的田黄和浙江产的鸡血石。
文人书房的另一个特征是摆设天然奇石,这些石头因为天然的美丽和趣味而受到文人的喜爱,他们通常会视奇石的形状特征给它们命名,诸如云、龙、书卷等。其中特别受文人喜欢的奇石是安徽出产的灵璧石。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西方人对中国的文人艺术兴趣大增,尽管如此,中国文人艺术尤其是印章的主要收藏者仍然以中国人为主。
宫廷的影响
中国在历朝历代皇帝统治下,就算与西方最大的宫殿如法国和俄国的宫殿相比较,中国的宫殿也是巨大的,中国宫廷的工场或作坊需要大量的手艺人,例如在1433年,就有500件御用瓷器是由宫廷订制的,以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的标准来看,这个数量都是巨大的。结果就是今天仍然有大量御用艺术品流通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瓷器是御用艺术品中最大的门类,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青铜器、玉器、景泰蓝、漆器和纺织品等。对中国收藏家而言,与非皇室物品相比,皇室物品通常是他们更渴望得到的,而且一件带有真正的皇室标志的物品是最受收藏家追捧的。有些相似的宫廷用品有标记的通常比没有标记的价格要高出2-5倍。
颐和园的影响
在18 世纪颐和园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宫廷建筑,它建在北京郊外,周围是一些当时流行的欧式风格的建筑,颐和园里面有奢华的装饰,包括皇家工场或作坊生产的瓷器。颐和园遭两次洗劫,一次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的掠夺,另一次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掠夺,颐和园里的一些物品由获胜的军队带回他们自己的国家。
在中国人看来,这是西方帝国主义文化掠夺的最惨痛的例子,但是有很多中国人夸大了被偷盗的艺术品数量,而不是被毁坏的数量。他们通常认为1900年的损失最大,事实上,流入西方的颐和园皇室物品的数量很有限,并且主要来自于1860年的那场掠夺。当这些物品出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已被香港、台湾地区而最近则是来自内地的中国买家买回去了。对中国人来说,一件来自颐和园的物品能够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玉器
中国收藏家对玉器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西方收藏家,在中国文化中,玉不仅仅是一种坚硬的矿物那么简单,玉代表了君子的高尚品质,中国文化中的玉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玉器是作为尊贵的死者的陪葬品,放在坟墓里或者尸体的附近。用玉器作为陪葬品的做法在西汉时期达到了顶峰,出现了金缕玉衣。汉代人相信这样可以保存死者的灵魂,也可以防止尸体腐烂。在中国,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在身上佩戴玉器,人们认为这样做有益于身心。玉的颜色也因为与人长期接触而变得更好,玉所附带的神秘色彩使得中国人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喜欢它。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西方收藏家首先关心的是艺术品的年代问题,而玉器的断代难度很大,不易鉴定。
玉是地质年代的一种矿物,而青铜和陶瓷是人造的,制造这些艺术品的成分和方法是由人控制的,并随着人的技艺的提高而发展,玉只是由人雕刻出来,这就使得玉器比其他艺术门类更容易假冒。一些时期的玉器断代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大约在10到16世纪之间的玉器。近几十年来,考古发现使人们对这一时期的玉器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仿冒这一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玉器,包括仿冒新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