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情画意――织绣书画
我国的织绣工艺相当发达,历史悠久,品种多样。织绣书画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一类。它有别于在纸绢上用笔墨表现的书画作品,而以细致的织工、缜密的刺绣,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书画作品。
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织绣书画大致可分为织造书画和刺绣书画两大类。织造书画是由织匠在织机上完成的,由于织造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同,形成缂丝、缂毛、织锦和漳绒等不同的品种。刺绣书画是绣工以绣针引彩线在织物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创作的书画作品。
织造书画
缂丝,亦称刻丝、克丝、?w丝,习惯上一般写作“缂丝”。缂丝的主要特点为“通经断纬”,这种织造方法最早始于汉代的缂毛织物,而缂丝书画则出现在宋代。北宋末年徽宗皇帝酷爱书画,重视画院建设,编纂《宣和画谱》,宫廷绘画最为繁盛。受其影响,缂丝由实用品开始向纯欣赏性艺术品方面发展,《缂丝赵佶花鸟图》轴(图一)是其最好的见证,标志着北宋晚期的缂丝已超越装饰性图案,向纯粹供欣赏的艺术门类发展。南宋是中国缂丝工艺发展的成熟时期,由于书画艺术的繁荣而欣赏性的缂丝书画趋向织造书画名迹,黄居?u、赵昌、崔白的花鸟画成为南宋缂丝匠人摹仿的主要对象,并把追求原作的形似和神似作为主旨,真正成为“书画织物化”,使得南宋缂丝迈向艺术的顶峰而不可逾越。涌现出了朱克柔、沈子蕃、吴煦等一批缂丝高手,朱克柔的传世作品有《缂丝莲塘乳鸭图》轴、《缂丝牡丹图》册、《缂丝山茶蛱蝶图》册等。沈子蕃的传世珍品有以宋人“院体”青绿山水为本缂织而成的《缂丝青碧山水图》轴(图二)、有以仿黄筌的“院体”花鸟画而作的《缂丝梅花寒鹊图》轴,这两件作品是在他不多的传世品中缂织得最精美的力作。纵观南宋缂丝书画的发展,与宋代绘画是相辅相依的,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因而缂丝书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表现出了缂丝书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代传世缂丝书画作品不多,《缂丝八仙图》轴(图三)、《缂丝东方朔偷桃图》轴是其代表作品。相比宋代缂丝书画,元代的作品略显粗犷毫放,形成雄秀清润的风格。此外,元代统治者承袭了金人用金的风尚,喜爱加金织物,缂丝书画也受其影响,出现了缂金的做法。《缂丝八仙图》轴少量的缂金,为作品增添了富丽华美的装饰效果。
明代有专门负责生产缂丝的管理机构,在“御用监”下设有“缂丝作”,而缂丝书画作品则是在宣德(1426-1435)以后才发展起来。据《纂组英华》记载:“南匠北来效技呈能,制作之精不亚宣和。”其主要特点仍是以当时名家的书画为底本,赵昌、崔白、沈周、仇英、祝枝山的书画是缂丝匠人摹缂的主要对象,一方面继承宋代精细的传统,缂织细腻,但细中有变,不求形似,用笔(丝)简逸,属于“简逸”的文人花鸟画法。另一方面注重装饰,色彩浓重,与清丽雅致的宋缂丝形成鲜明对照。明代早期的缂丝画织制精细,完全用缂丝技法织制而成,而晚期的作品在细小部位有动笔补色的情况,但这并未影响其艺术价值和精湛的缂织水平。明代出现了超大的巨幅缂丝画作品,其中《缂丝瑶池集庆图》轴(图四)仅画心尺寸就达到纵260厘米,横205厘米,这在明代以前是非常罕见的。明代缂丝书画受明代吴门画派影响较深,出现了一批如吴圻、朱良栋等缂丝高手,多摹仿江南文人画,状物写实,抒情自然,富于独创性,不拘一格。
清代时苏州、南京、杭州、北京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缂丝至乾隆年间再次盛行。乾隆皇帝本人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汉文化,缂丝书画在选题上,概括体现出了乾隆的思想、主张、爱好,他的许多意识渗透到作品的制作中。因此,乾隆御笔、御题的缂丝画及御笔书法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品之多是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比拟的,其装裱也格外精致,可以说件件是精品。而记载重大历史事件的缂丝书法作品、表现宗教题材的缂丝唐卡和缂丝佛像画数量之大且缂工精细也是前所未有的。缂丝加刺绣这种织造方法也在乾隆朝出现,是缂丝和刺绣两种工艺发展到成熟时期的必然结果,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时尚。
纵观缂丝书画的发展,宋代多临摹名家绘画;元代简练豪放,崇尚金彩;明代摹缂书画,追求审美情趣;清初康熙、雍正两朝继承明代文人画的风格,尚存靓雅之余韵,重意趣、精笔墨,设色古雅柔和。乾隆朝达到全盛,作品倍增,规模恢宏,虽然细致的缂工达到惊人的程度,但有些缺乏艺术性。清代晚期,缂丝工艺颇见式微,由于需求量的增加,过分用笔渲染超出了缂丝工艺本身的范畴,有的甚至于只织制物象的廓轮,其余色彩均动笔描绘。在艺术上追求堆饰,繁琐,格调不高,不过“三色金”、“三蓝缂丝”、“水墨缂丝”技法的创新,也给晚期的缂丝书画增添些许新意。
缂毛,是用毛线以“通经断纬”的织造方法织造而成的,始于汉代。而缂毛画为适应新潮流在清代乾隆时期才形成,成为乾隆时期又一独特的手工艺品,常常用作挂屏、插屏的屏心。《缂毛大吉葫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