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似与不似的百年困惑
时间:2009年6月19日
人物:徐亮 《世界艺术》杂志执行主编(以下简称记)
陈坚 中国水彩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以下简称陈)
地点:北京朝阳区北皋艺术区陈坚工作室
记:陈老师,你好,今天我们做个谈话,对现代艺术从各自的角度沟通一下,涉及每个人不同的看法,最后试图从您本人的艺术创作实践阐释中国艺术的发展脉象。
陈:这个话题有点大。我只能从我个人的绘画经验及思考方式聊聊。我最近参加了一个中美美术教育的高峰论坛,很有感触。讨论的是多年存在的老问题。国内院校还是以基础教学为主,美国人更强调注重观念和创造力,让学生怎么去创作、想象一个新东西。这里当然是每个国家历史、文化、宗教、制度产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呈现的艺术风貌肯定不一样。从架上绘画上说,强调绘画的基本功是必要的,但是学艺术的孩子身上那点可贵的才气恐怕未成形就已经被目前考试的模式化给扼杀掉了吧,艺术更多的是熏陶,要有一个氛围去滋养,说的玄点是要悟,现在这个阶段被拦腰砍断了。
记:你说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确切说是技与艺的问题吧,
陈:其实85年的时候在青岛有一个年轻的艺术家群体,曾做过在当时看来比较前卫的露天画展,我也参加了,当时在全国挺轰动的,去年TS1画廊的梁克刚重温了一下,我们骨子里还是有那个劲儿,特别想往前冲,都是热血青年,都想用艺术表达点什么,为什么这帮人都没有出来呢?原因很多。他们有些想法非常好,但呈现出来却很难。因为艺术是通过视觉、画面、造型、色彩等因素呈现的。如果基本功欠些,再加上眼界和思路窄,问题就很难了,当时的表达方式又很单一,但对艺术的态度是真诚的,现在有了数码、摄影、喷绘等高科技的辅助手段,形式上也五花八门,人的心态却多了浮躁和功利,缺少真诚,不仅是艺术界,其他行业也一样,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反思,至少从自我开始。
记:找知道,近年高名潞重新认识了无名画会,显现的是当时朦胧的一些创作冲动,当然没有去中央美院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是自学,所谓的“盲流”变成了后来知名的艺术家这个过程。我以为,真正的艺术家在学院里是出不来的,只有在社会上来回学习和实践才有可能。
陈:是的,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特别是艺术,自学的大师有很多,像齐白石、巴尔蒂斯等。巴尔蒂斯没上过学,他父亲和很多的艺术大师经常在一起讨论艺术,对他影响很大。天天在这个环境里受熏陶,品位自然不一样,所谓的书香门第就是这样来的。后来我在中央美院系统学习了素描色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以往的思维习惯,往前走的可能性就有了。
记:其实咱们中国近百年的美术教育问题,到现在为止大部分美院系统和中国人看作品的第一感官都是在像与不像之间,也就是总是在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盘旋。
陈:没错,我的绘画过程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这么一个漫长的转化过程。我以前画的作品是比较传统的,追求“像”和“真实”,像《秋天的记忆》、《塔吉克姑娘》等,基本功够了,我画了几幅后就再也不这样画了。因为我觉得那个东西尝试过了,知道怎么回事了。
记:那是个练笔的过程,而不是作品应该呈现的终极状态。
陈:从学习画“像”到终于画像了,而且是绘画得“像”而不是描得“像”,好了,我明白了。再往前走,可能画面要求的就不是这个了;咱们看毕加索都有这个过程。我最近又画了一批跟以前作品脱得很远的画,我在想敢不敢把它画坏了?这是个对艺术的认识问题,不只是表面上“像”还是“不像”的问题。
记:从你过去的画中,我也看到一些传统的画面,很准、很美的那种,但是似乎平平,跟照片没什么区别,这是体制内大多的艺术家追求的一个目标,怎么样画得更美、更宁静,我自己把那种作品归结为陶潜式的,所谓消遁山林、寄娱荒野的那种、跟现实社会毫无瓜葛,再现客观景物与自己的孤寂和无助,能表达自己内心主观感受和对社会现实关注的东西不多。
陈:油画和水彩都是外来的画种,早期是以追求“像”为目的,所以很多中国学西画的画家都有一个技术情结在里面,早期的文艺复兴之前的大师们,像乔托、弗朗西斯卡等,画的虽然很写实很古典,作品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宗教和文化精神支撑着,所以看他们的作品有很深的内涵,有一种崇高感。而我们有些画家是在追求表面的“像”,以“巧”、“准”、“生动”为审美目标。到塞尚他真的不是在画苹果,而是在画那个空间关系,在画面上表达一种自己内心对事物的理解。其实塞尚真是最用心的,他画了100多张圣维克多火山,他有一个他要表达的系统,是由一个来自于真实的风景而诠释出生命的存在。在绘画上的确是一次革命。我以前的作品是一种表面的像,就是反应客观,近几年我在努力摆脱这个。
记:我听一位老师说过,过不了塞尚这个关就很难有突破
陈:我觉得这个关挺难过的,还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巴尔蒂斯还特别喜欢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