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中的学友留言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淞沪会战中的学友留言册   200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专程赴杭州、上海、南京,游览了三地的博物馆和古玩市场。坦率地说,三个城市的古玩市场比我想象中差得很远,收获很少。倒是在上海城隍庙地摊上,淘到了一册淞沪会战期间的留言册(见图),令我非常珍爱。   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三个月,终因军力薄弱、伤亡20多万退出上海。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这本留言册上的墨迹便见证了这段历史。留言册长13厘米,宽8.3厘米,共60页,主人叫叶佩尧(又名叶家尧),他在扉页上写道:“开一个薄面,做做纪念吧。”落款时间是“廿六、九、二八(即1937年9月28日)”。此时淞沪会战已开战一个半月,中日双方血战正酣。金秋九月,本是新学期的开始之际。可是,无情的战争打破了莘莘学子的求学梦。由于淞沪会战日渐吃紧,随着上海大批军民的转移,这些大学生们被迫在新学期伊始写起了别离留言。一个叫梁逸的同学,强抑住内心的苦闷和愤怒写道:“这次我们为了什么要分离,请你想想。”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落款是:“梁逸写于沪战。”可见正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这些同窗好友被迫分离。同学王桐柏还写道:“匆匆聚,匆匆去,我们暂时别离,后会有期。”无限的遗憾,无限的期盼尽在无奈当中。      这本留言册起于淞沪会战,止于1940年前后,共有47位师友的题赠,用毛笔或钢笔书写,用毛笔书写的留言或工稳、或飘逸,都体现了相当深厚的书法功底。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学生们除了写些人生格言和常见的祝福语,如“青年模范”“有为青年”“连抱之材”“不浮沉于众”等,更多的则是互相勉励报效祖国、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心语。一位叫徐明朗的学生也在1937年9月28日写下了当时颇为流行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更可(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又有一位叫善普的学生写道:“在黑暗的今天,当牺牲我自己去干,苦干、蛮干、拼命地干,如此才不愧我。”满腔的爱国赤忱溢于言表。   随着战争的深入,抗战越来越困难,又有同学离别,在1939年10月26日,文靖又写道:“我们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坚韧!奋斗!苦干!前进!目前的失败是促成我们将来得到最后的胜利的座右铭!”这段留言,文靖特别注上了“座右铭”3个字。当时武汉会战失利,悲观情绪弥漫在各个阶层,这份留言却体现了青年学子们抗击日寇的决心和信心,殊为难得。有趣的是,留言簿中还有一张当年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双手合十祈祷和平的素描,在二战期间,可爱的小秀兰给无数颗饱受战争创伤的人们带去些许快乐。   六年来,我对此留言册中47位师友多次搜索相关资料,绝大多数人没有结果,仅找到了王永川、抱一、梁逸等人的一点线索。如王永川参加抗战到了郑州,并写下了《日寇轰炸郑州目击记》:“抱一”的墨迹与民国著名油画家、教育家陈抱一的落款极为一致,从留言册中知许多同学爱绘画,是否为陈抱一所教亦未可知。此外,王桐柏解放前去了台湾,梁逸留在大陆从事学术研究,编译出版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学史》。   多数同学在留言页都贴上了自己的照片。每每看到英俊的梁逸、浓眉大眼的裕和、美丽的忆秋,我就不由得关注起他们的命运来。他们当中当有不少人投入抗战,如果当年侥幸躲过战争的恶魔而幸存,后来定会投入到解放战争、建设祖国的大军当中,或许不少人已成了专家、学者,即便今日还健在,也是90来岁的老人了。这本留言册无疑是日本侵华的又一佐证,2003年7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专门报道了这本留言册。我在高校从事书法教学,六年来,每期新生的第一堂课上,我总会拿出这本留言册来给学生们欣赏,希望他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永远记住那段历史。      责编 水清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