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前陶瓷器上的龙纹装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以前陶瓷器上的龙纹装饰      龙纹,作为贯穿历代陶瓷器的常见纹饰,弄清其演变规律,则是瓷器断代和辨伪的有力依据。本刊特邀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小琦连续撰写专稿,阐述历代陶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规律,以期此“画龙点睛”之文促成陶瓷鉴定上的“点石成金”。   ――编 者   龙纹是瓷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传说它能登天入渊,行云降雨而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将它虚拟并加以神话,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一种动物。龙也是古代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帝王的住所、皇宫及日常使用、穿着都充满了龙纹。      一、龙纹是贯穿我国陶瓷发展史的图案      早在新石器时代,龙纹经常出现在陶瓷器上。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石岭下类的陶器上就已经出现龙纹装饰,两年器物均出土于黄河支流的渭河上游,传说是炎帝、黄帝的势力范围。   在商代二里头文化晚期遗址中发现在灰陶上浅刻夔龙纹的陶器。   汉代在瓦当、陶井栏上也出现四神龙纹图案。东汉绿釉陶器,有些造型是模仿同时期铜器器形,如三足樽、壶、等。绿釉龙柄(图一),通体施绿釉,器身为四方形,一侧为龙柄。   南北朝时期至隋代,龙的形象已被广泛地用于装饰陶瓷器物,常见青釉、褐黄釉、白釉龙柄瓶、双龙耳瓶、双联瓶、龙柄鸡首壶、龙首等器物。   隋代青釉龙柄鸡首壶(图二),泰安市出土,壶盘口,长颈,肩部一侧饰鸡首,一侧饰龙柄,龙的塑造较为细致,龙柄高于口部,龙衔住瓶口,形象生动。   至此所见龙纹装饰主要采用堆塑、刻划等方法。龙多以立体或平面形式出现于器物上。         唐代,以龙作为器物的装饰更为普遍,著名的越窑、长沙窑、巩县窑、鲁山窑等窑都采用龙纹装饰。浙江上虞唐乾符二年(879年)墓出土青釉蟠龙罂,在罂的颈部堆塑一条龙,龙腾云欲飞。长沙窑采用龙纹装饰的器物所占比例不多,有青釉褐彩龙系壶等器物。巩县窑以龙纹装饰的器物有:三彩双龙耳瓶、龙柄壶、龙纹三足炉、白釉双龙耳瓶等。鲁山窑有黑釉月白斑龙柄壶。      唐、五代龙纹多为刻划而成的平面图案,龙体基本为兽形,龙首有角,无双鬓,上颚唇部微微凸起,一般爪为三趾,并出现宝珠,珠小而为火焰包围。龙纹常与祥云、波涛、宝珠组合,少数出现蔓草纹。回首龙此时出现。   宋元时期有印花、剪纸贴花、绘画、贴花龙纹。龙体作蛇形,S形尾渐细,龙首双鬓可有可无,爪有三、四、五趾的,以三、四趾居多,宝珠的火焰由一端向外喷射,火焰呈燃烧状或带状,晚期出现无角、花尾得螭龙。该时期龙纹装饰大致用于宫廷及佛教用器方面。   明清两代御窑厂建立,遣官督烧,瓷器多以龙纹为饰,龙纹成为官窑瓷器最具代表性的纹样。而且朝廷三令五申禁止民间烧造官器,因而龙纹仅用于宫廷及祭祀活动,民间不得滥用。直到明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制度受到冲击,民窑瓷器上也出现龙纹装饰。明清时期龙纹以绘画为主,也有刻划、印花及贴画者。龙纹除与晕、海水搭配外,出现花间龙、莲池龙,龙的形态出现翼龙、披发龙、立龙等形式。龙形呈蛇形,双鬓,双角,鬃发齐全,爪有三、四、五趾,以五趾为主。龙张牙舞爪,雄猛威武,最为精湛。   由此看来龙纹是一种基本贯穿我国陶瓷发展史的纹饰,是中国陶瓷的传统图案。      二、唐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      唐代是我国南北方瓷器长足发展的时期。瓷器品种丰富,装饰方法多样,瓷器造型种类繁多。龙纹仍是唐代瓷器的装饰题材之一。         越 窑   越窑发展到唐代,瓷器的烧造更加成熟,以烧出为世人所珍爱的秘色瓷。越窑以龙纹作装饰的器物唐代有蟠龙四系罂、划花龙纹瓶,五代有划花龙纹盘、盒、浮雕双龙四系罂、双系盘口瓶、海水龙纹浅碗。越窑蟠龙四系罂(图三),高48厘米,口径21.4厘米。罂盘口,口以下陡收,圆腹至下腹内手,平底。肩有四个扁条状小系。颈部堆塑一条蟠龙。龙纹亦比较草率,龙的头部面目简单,身体四肢也仅有个廓而已。可贵的是此罂腹部刻有“元和十四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为我们提供了断代的依据。类似一件罂瓶(图四),四系为双条形长系,在颈的系部堆塑一条龙,龙有角张口露齿,眉目清晰,身有鳞,背有鳍,雕塑艺术水平较高。越窑划花龙纹罂瓶,高40厘米,口径22厘米。瓶盘口出唇,长颈,长圆腹,平底。颈肩有四双条形系。釉青中泛乳浊蓝色。器通体刻划一条龙纹。龙头在颈部,龙身在腹部,纹饰布局比较独特。龙的刻划较为草率,拙朴。   长沙窑   长沙窑是唐代我国南方的重要瓷窑之一。以烧制釉下褐绿彩为其特色。产品销往国内及世界各地。采用龙纹装饰的器物所占比例不多,有青釉褐彩龙系壶、青釉褐绿彩云龙纹壶。云龙纹壶先在坯上刻出龙纹的轮廓,再用褐绿彩填绘须与鳞片,并衬以云彩,然后施釉烧成。      巩县窑   巩县窑是唐代北方地区重要瓷窑之一。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