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大彬制紫砂名壶清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大彬制紫砂名壶清赏      本篇美文中清赏的紫砂名壶截止目前还没有其他公布资料,为国内首次发表,献与各位读者同赏共鉴 ――编者   紫砂壶为品茗佳器,它出自山清水秀的江苏宜兴。宜兴紫砂器的制作始于北宋,诗人梅尧臣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之句。紫泥极有可能就是早期的紫砂,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明代时砂壶的制造已经非常兴盛,这显然和当时饮茶之分的转变有关。当时由团茶改为散茶,用水在小盏中泡茶易冷和落尘。冯可宾在《茶笺》中说:“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创烧紫砂壶第一人为明中期的金沙寺和尚智静,可惜无作品传世。现在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树瘿壶如瘿如瘤,为供春唯一的传世作品,自然天成的美感,使供春成为了紫砂发展史上的鼻祖。   1987年,山西晋城出土了一件时大彬紫砂壶,心仪多年,未睹其物,那种混沌的感受总悬在心上。今年2月,在调查晋城新发现的烧造钧釉器物的窑址时,终于看到了这件藏在晋城市博物馆的珍品(图1)。咋看上去,这件名壶并没有诸如其它宝物那样夺目的外表,待捧在手上,仔细观赏,它精妙之处,便油然而生。此壶高9厘米,紫褐色,球形腹,圆口双层饼盖,宝珠钮,钮中央有小气孔与器内相通,圆管状曲流,环形柄,卧足,足内有“丁末夏日时大彬制”八字楷书刻款(图2)。丁未年于墓主人去世仅相差25年,无疑为时大彬所制。那器身的规矩、器盖器身子母口的严丝合缝,还有流口厚薄一致的切削,无处不显示出作者精致工巧的大家风范。那神工之妙,让人总有一种好似出自制作精密仪器的机床所制的感觉。工整的楷书纪年刻款,刚劲俊秀,更显其完美。         这件名壶出土在晋城大阳镇陡坡村的一座石砌古墓中,同出器物有金、银、锡器,玉器,陶瓷器,琉璃器等。墓主张光奎,仕至山东右参政,总二东盐事,生于万历癸酋二月初二,卒于崇祯七月二十三日,《明史》有传。该壶出土时,器内尚有茶叶,不知“莲心”、“雨前”,还是“六安”、“珠兰”,至今未作专家专家鉴定。想来当年,作为封建官僚的张光奎,案头清供时卉,窗外月花清霜,难得有品名附雅之风派。      《阳羡名陶妹》载:时大彬,号少山,万历年间人,宜兴制壶高手,故后世伪造带有“大彬”款的壶较多。至今为至,能确认为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并不多见,以往报道的有具体出土地点的有5件,加上晋城出土的这件,总共不超过6件。如1968年江苏江都明墓中出土一件六万壶,现藏扬州博物馆(图3)。胎呈赫红色,壶呈六角柱形,扁环状柄,六棱形弯流,圆饼盖,锥形钮,平底上刻“大彬”两字。此壶出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墓中,与时大彬生活的时代相近,当为时大彬所制,这是目前出土时代较早的“大彬壶”。古朴端庄的造型,给我们展示了明代精品紫砂的风貌。另有一件提梁壶,藏于南京博物院(图4)。紫色泛黑,扁圆形,圆口大盖,大平底,六边弯流,环状提梁,浑圆工整,极有韵致。盖内子口上刻有“大彬”名款,钤“天香阁”阴文方章。此壶取胜之处,便是它别致的造型,作工的精细、造型的巧妙,如此这般,也就别出了名家和凡人。   紫色在魏晋以前人们并不喜好。古人以为紫色不是正色。《论语》有“恶紫之夺珠也”。而紫气,古人却认为是所谓祥瑞之气,《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末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焕(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韩《辛酋岁冬随驾幸歧下作诗》:“风盖行时移紫气,鸾旗驻处认皇州。”北宋以来,人们用了紫色作物,想必是时代的变迁,意识观念发生了变化,也有可能是采用了古来认为的祥瑞之气,用紫色表现器物。   宜兴紫砂壶艺术成就很高,成就最高的当数明代时大彬。“宜兴妙手数供春,后辈当推时大彬”。大彬作品的成就在于那壶,小得灵巧;那砂,粗得突出;那紫,紫得夺目;那工,细得神妙。仔细观摩和对比后,才会有这种真切的感受。   (作者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