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绘画思想与《苦瓜和尚话语景》的关系.docVIP

石涛绘画思想与《苦瓜和尚话语景》的关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涛绘画思想与《苦瓜和尚话语景》的关系   石涛作为明朝宗室后裔,他逃脱不了明清易朝和南明政权内部争斗的事实,无法回避家国之痛的煎熬,遂遁入空门,专心书画,并以笔墨表达他破碎的心灵,在画派林立名家辈出的清初画坛独领风骚。石涛晚年着道袍,取妻生子居住扬州,迎奉世俗。同时直接影响了扬州八怪的产生,在绘画上是位很有成就和深远影响的大师。   其所著《苦瓜和尚话语录》(后名《画谱》),更是以笑傲江湖的气概占据着中国画论及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石涛的生平按居住地先后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绘画思想与其著作《苦瓜和尚话语录》都有着一定的联系。      一、宣城时期      1、“苦瓜”的由来   石涛住宣城时期的书画作品已开始用“济山僧石涛”、“苦瓜和尚”款印,这是他内心的独白。对于石涛来说,最痛的更是家难,同室操戈,相煎太急,南明内乱自相残杀带给他的阴影和不幸,他两次画《雪庵和尚》所表露出来的暗示就是最好的证明,到了晚年仍有“生不逢辰岂可堪,非家非室冒翟昙”的感慨。他的书画把这种压抑和不平的感’隋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拘一格,奔放不羁的笔墨,是同时代其他画家所无法企及的。他的画论《苦瓜和尚话语录》更是用鲜明的审美倾向和超前的观念,反对复古的叛逆精神和强烈的独立意识,注重个性和主观感受的创造意识,无不与“苦瓜”联系在一起。   2、“搜尽奇峰打草稿”与“我自用我法”   石涛在宣城期间得以尽情领略江山胜景,探索大自然的神奇面貌,“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印文就是在这时期开始使用的。他对大自然的依恋和投入,大自然也给予了他优厚的回报与恩赐。《苦瓜和尚话语录》山川章写道:“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于大涤子也。”说的就是大自然与石涛的主观情感融为一体。   石涛的忘年之交同在宣城的梅清也说石涛的画“得真在涉目,入解乃遗像”。在游览黄山后画了《黄山图》并题有“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日:我自用我法。”这反映了石涛在游历大自然后的强烈感慨,后来他写《苦瓜和尚话语录》也强调了这种感慨,强调“我自为我,自有我在”的主体意识和艺术创作上的“我自有我法”的观点。   3、先以气胜   《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记载了石涛32岁时的一则画跋:“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意懒则浅薄无神,不能书画。多则泛滥,少则精雄。善藏者匆求于纸之长短粗细,古人片纸只宇,价重千金者,求之不易也。求之不易,则举笔时亦不易也,故有真精神出现于也。空山无人,左右都散,独坐无事,弄笔亦快。”石涛关于书画创作“先以气胜”的提法,最早见于这段题跋,后改为“皆以气胜”。   “气”是中国哲学、美学和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概念,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而道就是混沌一体的“气”,即“一”,庄子也说“道通为一”,这与石涛的《苦瓜和尚话语录》中最核心的部分一画章的“一画”观点一致。又在《苦瓜和尚话语录》境界章里说到“分疆三叠两段……为止山者,先要贯通一气,不可拘泥。”“贯通一气”指的就是画面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分疆三叠两段”)相辅相成,构成生气贯注的整体境界。      二、南京时期      1、戴本孝的影响   戴本孝是南京的山水画名家,石涛39岁离开宣城移居南京,在南京石涛与戴本孝交往最多。戴本孝的艺术风格主要得力于自然造化和元代王蒙的影响,他的画大多用干笔反复皴擦,线条笔迹若有若无,别有韵致。他的画风和艺术思想对南京时期的石涛有影响,两人在绘画理论上有许多相通之处,有可能是《苦瓜和尚话语录》的原初思想。戴本孝的“造化在乎手,笔墨无不有”与石涛的“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如出一辙。戴本孝题画云:“宗少文论画云,山川以形媚道。乃知话理精微,自有真赏,非他玩可比,仙凡之别,触景见心,仁智所乐,不离动静,苟非澄怀鸟足语此。”“盖天地运会与人心神智相渐,通复于无穷,君子此观道矣。”这些观点与石涛《苦瓜和尚话语录》的“一画”论也有相似之处,如“乾旋坤转之义得矣,画道彰矣,一画了矣。”“古今字画,本之灭而全之人也。”“山川与予神逞而迹化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   在绘画上两人都重“气”,戴本孝说:“余画初下笔绝不敢先有成见,一任其所至以为起止。屈子远游,所谓一气孔神,无为之先,宁不足与造化相表里耶?”石涛在创作上主张:“作书作画,无论先辈后学,皆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石涛与戴本孝两人在“气”的见解有相似之处,影响是存在的。   2、《泼墨山水卷》   《泼墨山水卷》其绘画风格、技巧和卷后题跋所反映的绘画思想,都堪称石涛南京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作品宏大,千笔万笔如一笔,笔墨浑融一气,是石涛“皆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