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古籍收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9年改名为国立西北农学院,1949年易名为西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1999年,同处杨凌的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组建于2000年7月20日,其前身最早是1934年4月20日成立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图书馆。
馆藏古籍的收藏历程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在办学上提倡德才并重,要求学生“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树德务滋,树基务坚”。在此办学思想指导下,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建馆伊始,图书馆在购置农业科技书刊的同时,对于社会科学类图书也非常重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作为基本馆藏予以配置,奠定了图书馆古籍收藏的基础。
1 新中国成立前古籍的收藏
新中国成立前,学校所购古籍多是古代经、史、子、集四部经典文献,尤以明清以来所镌刻发行的大型古籍丛书、类书、著名公私书目、金石、史地类文献为主,版本则以清中晚期刻本居多。这一时期中,古籍购置比较集中,藏书数量迅速增长。据《西北农学院图书馆线装书登记簿》记录,到1937年底,古籍线装藏书就已达9406册。这一时期陆续购进了许多重要典籍,如大型辑佚丛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历史地理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农学丛书《中外农学合编》,著名类书《太平御览》《佩文韵府》(图1),以及金石史地类古籍、历代诗文集等。1938年,除购单行本古籍外,又购进了《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正编各一部。这一时期任校长的辛树帜先生对图书馆特别重视。据《西北农专周刊》第1卷第1期(1936.12.15出版)图书馆消息:“2 林公铎教授介绍购置之大批中文古书。亦已到来。上次辛校长赴长安适值各书局减价,当即购回五六百册。3 辛校长到任后,即向各方征求书籍,现陕西省通志局赠陕西通志稿一部,国立编译馆赠新书数(六)十册及兴平等县所赠县志,均已到馆。”又据《西北农专周刊》第1卷第2、3期(1936.12.30出版的合刊)图书馆消息:“二、添置新书辛校长此次赴沪,特委托商务印书馆代订大英百科全书一部……三、新购整套杂志,此次辛校长在沪,购获东方杂志一套。自创刊号起至最近期止。完全无缺,可称名贵。”
2 新中国成立后古籍的收藏
1950年4月辛树帜先生再次出任西农院长,1952年发起成立“祖国农业遗产研究小组”。图书馆在古籍文献建设上,紧密配合科研与教学的需要,明确采购重点,有针对性地购置古籍,不断优化馆藏,满足科研与教学的需要。本时期在继续补充缺藏的四部经典,古籍丛书、类书的基础之上,以古代农书和史地、金石类古籍为购置重点。与此同时,对于影印和校注整理后出版的古农书、经典古籍和大型文史工具书,也力求完备,使古籍馆藏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文献信息检索更为便利。版本方面则从满足科研需要和考虑经费开支出发,对农书注重广搜异本,四部则求选底本优良的善本影印,使古籍的种类和数量快速增长。如1956年12月份就购回古籍5批22种62册,1984年馆藏古籍达2.8万册。其中古代农业文献的收藏,据1957年编制的书目统计仅有191种,到1985年已达400种,其中特别珍贵的农书有明平露堂刻本《农政全书》(图2)、元刊大字《农桑辑要》影印本、清乾隆刻本《知本提纲》(图3)等。
1999年合校后,馆藏新增西北植物研究所、水科所所减17种1000多册古籍。2004年又购买了大型道家经典《道藏》等古籍。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领导对古籍文献收藏给予大力关心和支持。20世纪50到60年代,辛树帜院长曾亲自四处购、借古籍。80年代中期以后,在图书经费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扶持农史学科发展,从万建中院长开始,历任校长、院长均在其任内特批经费、设备,为古籍文献建设办一件大事。《甲骨文合集》《四库全书》《明实录》《清实录》《饮冰室文集》等多种重要的大型古代典籍,都是以这种方式特批购进。
3 接受赠书
部门、单位与个人赠书是图书馆古籍馆藏的又一重要来源。最早在1938年,辛树帜、石声汉、傅斯年等即向农校赠送图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世纪70年代末,约有部门、单位、个人19批次赠书。部门、单位所赠占籍图书以历史典籍为主,其中不乏价值较高者,如1937年外交部所赠清光绪石印本全套《钦定大清会典》(图4)409册,1938年长安县、大荔县政府及陕西省图书馆所赠成宁、长安、大荔、延安等地区方志30册等,均很宝贵。个人赠书一般质量较高,其中辛树帜、傅斯年、石声汉等著名学者捐赠图书,数量可观,版本精良,为图书馆古籍藏书添色不少。
石声汉先生1971年因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