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土电影中乡土精神的坚守与探求
摘要:乡土小说和乡土电影在对乡土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上有着共同旨向。乡土小说通过“启蒙叙事”反思批判乡土社会的蒙昧、阴暗以及通过“田园叙事”礼赞颂扬乡土社会,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都在乡土电影中得到镜像的表达和升华。从乡土小说改编而来的国内乡土电影,承继了乡土小说关于乡土家园的人文关怀,以宏大的关怀展开乡土精神的升华,用时代镜像充分展示、诠释这种无声而有力、深邃而久远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质。
关键词:乡土小说;乡土电影;乡土精神
乡土小说和乡土电影创作虽然存在着叙事表意和美学追求等方面的不同,但是都拥有着对乡土生活的深入解析、对乡土社会及源于其中的乡土精神进行深刻剖析的共同旨向,使得两种艺术方式在乡土精神的传达上殊途同归。在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过程中,乡土小说作品近乎成为乡土电影的前脚本。乡土小说里表达的乡土精神成为乡土电影创作者改编加工创作的着力点与核心,也以此提升了乡土电影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张力。
一、乡土精神的内涵
乡土精神是一种民族化特质,它不仅体现在制度层面,而且更为突出地体现在思想层面、文化层面。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不同时期的文化积淀,铸就了生存其中的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这些因子凝结成了乡土精神。“每一个大洲都有其自己伟大的乡土精神。每个民族都被凝聚在叫做故乡、故土的某个特定地区。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都洋溢着不同的生气、有着不同的震波、不同的化合蒸发、不同星辰的不同引力――随你怎样叫它都行。”对于中国而言,乡土精神是不同于他国的,特别是不同于西方的乡土精神。中国是以农业文明为主的,时至今日,国内农业人口数量仍然占大多数,农业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与海洋文明不同,农业文明是以土地为载体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农业文明滋生的乡土精神成为乡土中国最重要的精神特质之一。这种乡土精神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主要表现为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伦理观、以宗法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观、以土地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以家园为核心的文化观。
二、乡土小说关于乡土精神的阐发
以“为人生”为创作主旨的乡土文学自发轫之初已把对乡土精神的烛照表达当做自身的文学使命。乡土小说给读者所呈现的不是在乡土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工业化,而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及其孕育其中的乡土精神,并借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着乡土社会上的现代文明。对于乡土社会之上的血亲伦理、宗法社会、土地和家园,既通过“启蒙叙事”反思批判乡土社会的蒙昧、阴暗,也通过“田园叙事”礼赞颂扬乡土社会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及其构建的和谐家园。
(一)启蒙:现代文明对乡土精神的分解与建构
现当代任何一位以乡土文学为题材的小说家,几乎都无法完全回避关于现代意识和外部世界对乡村的影响。以现代文明的眼光审视、批判乡土文明中愚昧落后的一面,是乡土文学从其形成之初的重要思想策略。具体到乡土精神,作家往往从血缘伦理、宗法体制、固守乡土等主题切人,通过对乡土社会中畸形权力、病态性事、桎梏风俗等方面的描写与剖析,揭示潜藏于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习以为常的不易觉察的国民劣根性并予以批判反思,富有一定的理性启蒙精神。小说《边城》中傩送为避免与父母发生冲突,远走他乡,杳如黄鹤;小说《老井》中新知识分子孙旺泉以孝为先,服从祖父、父亲对自己人生婚姻的安排;小说《良家妇女》中大媳妇、小丈夫的畸形婚配习俗透露着宗法族规下血亲伦理的残酷阴森。当乡土作家从现代文明的视角审视乡土社会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现代文明为标准来衡量乡土社会,也会很快发现和洞悉支撑和维系乡土社会运转的宗法体制、土地价值观、血亲伦理观所存在的落后与弊端以及带给生存其中的乡民们的制度和心理束缚、蒙昧、惰性与麻木、行为的畸形与残酷。可以说,乡土小说作家通过批判带来反思,进而表现出对乡土社会的生存焦虑及道德悲悯,对衰旧溃败的生活经验的心理挽歌。
(二)礼赞:乡土精神对现代文明的纠正与救赎
随着乡土文学创作的深入,乡土作家对乡村精神呈现出另一维度,即对乡土家园及乡土精神的礼赞颂扬。这种礼赞颂扬是建立在乡土作家关于以都市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不满基础之上的。礼赞颂扬的潜在话语是,通过乡土家园的和谐的人伦关系、平淡的生活生命追求来纠正与救赎现代城市文明的浮躁、虚伪和堕落的品格。“在启蒙话语受到一定挫折和都市文化的挤压时,淳朴、厚实和具有民族文化风范的乡土民间理性成为作家重构理想世界的坚实基础。”对乡土社会乡土精神的礼赞颂扬,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等乡土作家的乡土小说作品最有代表性。在废名的笔下,少年和姑娘在夕阳下逗留嬉戏,行人、挑夫在杨柳树下乘凉喝茶,农家乐的一派祥和而繁忙的快乐景象完全抹去了现代农村中血腥的一面,谱写出一曲远离尘嚣的田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