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许和子看唐代宫廷女歌伎的大概存在状况.docVIP

由许和子看唐代宫廷女歌伎的大概存在状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许和子看唐代宫廷女歌伎的大概存在状况   在千年前的东方,唐玄宗李隆基为世人描绘的盛世背景下,艺术领域全面开花。其中,音乐艺术尤具标志性。音乐除了娱乐作用外,还具有教育和政治作用。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唐玄宗亦是音乐爱好者。在他的大力提倡下,“达官大臣慕之者,皆喜言音律”。整个社会呈现“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的风气。      一、音乐素养      在唐代,娼伶优伎有着专门的户籍。“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开元十二年,一永新(今江西吉安)籍乐工的女儿呱呱坠地,是为许和子。她自幼随其父学习音乐。开元末,许和子因色艺出众,被召选入宫成为一名宫廷歌伎。入宫后,她以籍贯“永新”为名。   梨园是唐时音乐机构之一,以俗乐歌舞演出为主,直辖于宫廷。唐玄宗即是“崔公(院长)”。在梨园宫伎中,宜春院的“内人”色艺水平最高。玄宗常亲自“授课”指导“宜春院”中的梨园弟子。许和子入宫后不久,便被选入宜春院。唐玄宗给予她极高评价,称她是韩娥、李延年后歌唱界的“第一人”。还将她所唱的山歌小调赐名为“子和调”。《开元天宝遗事》载:“宫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值千金’。”一名歌伎受到如此称赞并深得君心,有着如下必然性:   (一)高超的演唱技艺   玄宗有次大宴,现场颇为喧哗,上怒,当许和子“直奏曼声”时,“广场寂寂,若无一人”。   吹笛能手李?F为她竹笛伴奏时,“丝竹之声莫能遏”。竹笛的最高音(在钢琴上演奏上一般在小字二组高音区甚至是小宇三组中高音区。人声若想唱到如此地步,须具备科学的声乐发声方法。   许和子的歌唱技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是名实的“善歌者”;世人听许和子的演唱时,“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可知她对歌曲的感情处理也很到位,声情并茂。实乃是“面面俱到”的歌伎。她演唱水平之高除自身天资禀赋外,还有以下客观推动条件:   (1)乐人进宫后,需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方能上岗”。教学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没有系统理论资料协助,学生要“妙悟”悟不出的话,不能顺利“结业”,不能享受“四季给米”、“赐第宅”的待遇,且要面临被辞退的危险,这样一来养家糊口就成了奢望。   (2)最高级统治者的高端标准,使成为宫廷歌伎的“门槛儿”(技艺标准)很高,因而能进入宜春院者的实力就更毋庸置疑:挑剔的审美眼光要求歌伎不仅“术业”专攻,往往还要能歌善舞、擅弹长拨。溯源起来,现代音乐院校管理模式有意无意地借鉴了这种教育制度。   (3)唐之盛时人口约五千万,而宫廷乐人已至数万。在这庞大的“乐伎队伍”中,为了生存,她们唯有不懈的努力和提高专业水准,来面对激烈的竞争。   (二)鉴赏、创作才能   天宝二年,玄宗传百官来御花园赏花,并命李白赋新词,许和子为新词谱新调。李白当即作出“清平侧调三章”。许和子吟读后说:“侧调低沉喑哑,与清调、平调不协和,不如将侧调删去,变三调为二调。”玄宗也觉甚佳,从此“清平侧调”就成“清平调”。后世多知“清平调”乃李白所作,而鲜知其中有许和子的功劳也。   公元736年,朝臣进献《伊州曲》给宫廷,玄宗命梨园艺人加工,后此曲开始盛行于宫室馆肆。可知,梨园歌伎应有一定的“编译”外域音乐的能力。   (三)丰富的演唱风格   唐政府与国外交流频繁密切。据统计,当时与之来往的国家、地区有70多个。于是,异域音乐、宗教音乐大量传入唐地。主要有以下几种风格:   1 外籍教师和四夷胡乐   天宝年间,宫廷音乐机构延揽外籍人才,如扶南乐师进宫传授后宫歌女曲艺。日本遣唐使中的“声音长”和“声音生”也积极与唐学习交流音乐。想来,那时的她们不出家门就能受到优秀外籍教师的教育。   “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胡乐已“浸入”到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中。唐政府规定西域诸国将音乐作为“土贡”进贡天朝。(作为贡品的音乐包括乐曲、曲式、演奏者、歌唱者、舞者等)   唐十部伎中多数为胡乐伎。胡乐在宫廷娱乐的波及面和影响力均不可小视。比如中亚音乐中建立在不谐和音程上的带腔,听起来似乎觉得“音不准”,唱起也“拗口”,诸如这些带着青草芳香的驼背上的草漠之乐和海河上的随风帆摇摆的南夷之音,对在传统五声音律背景中的宫伎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看来,许和子这些人须颇费一番功夫,方可演唱这些音乐。   2 宗教音乐   (1)道教音乐   唐时的宫廷道乐不断转型,“每道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声”(薛涛《试新服裁制初成》)。“功效”已由祭典逐渐转变成燕飨。为了满足君主的享乐需要,即便是有“亵渎神灵”之意,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与此同时,歌伎在传播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加工,比如加入新的音乐元素及高超的演唱技巧来重新演绎。无意中,宫廷的歌伎间接地发展继承了道乐。   此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