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珍贵的隋代琉璃、玛瑙双陆棋
1986年6月,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长乐路40号榆林地区驻西安办事处内发现一座隋代舍利墓,出土了27枚棋子状物。其中13枚为玻璃质,绿色;另14枚为玛瑙质,除一枚乳白色外,余均为褐色。均平底,尖顶,略呈圆锥形。27枚棋子中,24枚高2.7厘米、底径2.6厘米;另二子较小,一枚玻璃子高1.6厘米、底径2.6厘米,一枚玛瑙子高1.5厘米、底径2.2厘米;另一白色玛瑙子略大,高2.8厘米、底径2.7厘米(图1)。这批棋子状物因形状奇特并极为罕见,出土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被长期陈列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并多次被选赴境外展出。
联系中国古代有关用具尤其是各类游戏用具进行考察分析,我们发现,这批棋子与中国古代的“双陆”关系密切。
首先,与文献记载极为吻合。双陆是我国古代博戏的一种,源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原后始流行于曹魏,盛干梁、陈、魏、齐、隋、唐以及宋、元时期,明清两代逐渐衰落,至近代失传。历代古籍如《谱双》《类要》《事林广纪》等均记有关于双陆的资料。由《谱双》等知,双陆又称“双六”“打双”“波罗塞戏”等,是一一种“视彩行马”的赌博性游戏,用具有盘、子、骰子及筹码。其盘“如围棋盘之半而长,两门二十四路皆刻出”。骰子有二,正立方体,六面刻幺至六点。“凡赏罚之筹,唯所约,无有定数”。其对局方法因流行地域广泛而有不同类型,如有“北双陆”“南皮(河北南皮)双陆”“番禺(广州)双陆”“真腊(柬埔寨)阁(sh6)婆(印尼爪哇)双陆”“大食(阿拉伯帝国)双陆”及“日本双陆”等,我国史料大都记载简略,难知其详,但唐时,我国双陆曾传入日本,其常局格制较为详致地保留在日本的《双陆锦囊钞》一书中,其文云:“棋盘上下十二道,棋子黑白各十五枚。黑棋自上左向右行,复由下向左行;白棋由下左向右行,复由上右向左行。二人对坐,轮流掷骰子行棋。骰子二枚,每上下左右前后六面标有的点子。如掷得和,掷者可在自己的棋中一子走二步、一子走三步。同色之棋,一道中可任重数子,一道中有二枚同色之棋者,敌棋不得入,已入者取去,取掉的棋可于敌方下次投骰时入局,如取掉的棋不得入局,则他棋均不能行。一方不能行棋,即由对方掷骰行棋。如一方的棋均入最高的六道(黑为下内六道,白为上内六道)者胜。”从上述行棋方法及取胜结果不难看出,双陆与现代跳棋较为相似。记载表明,双陆子色分两种,以黑白常见,或可为青、红、黄或其他颜色。质地以天然木质为常见,也可以犀角、象牙、玻璃、玉等为之。其形状如捣衣椎形、截柿形、浮屠(塔)形及围棋子形等,特征是“底圆平而杀其上”。町高可矮,高可长3寸2分,上径4分,下径寸1分,如捣衣椎形,矮则如浮屠形、截柿形,更有低平如围棋子形状。对照这些记载,我们发现,西安东郊隋墓所出之物特征与古代双陆子颇为相合,其色分两种,形状特征亦是“底圆平而杀其上”,其圆锥体形状、大小规格,正与“截柿形”吻合,考其实而辨其名,该物应是双陆子无疑。
其次,征诸出土文物及古代绘画,亦极为吻合。迄今为止,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双陆实物及古代绘画屡有发现。四川万县冉仁才墓还曾出土一具青瓷明器,长9.5厘米、宽7.3厘米,作者名之为“案形器”,实乃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双陆局,为长方形,圈足一剧饰壶(kun)门形孔,盘面两长边阴刻对称的十二道棋格,中有格界,与史书所载一致,惜无棋子出土。1965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壁画中,绘有一个侍者手捧双陆局的画面。棋局长方形,上刻棋格,盘上十余枚双陆子依稀可见,均为桃形。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收藏有两副8世纪(约与唐时代相当)的紫檀木画双陆局及一批黄色、靛蓝色、绿色及淡绿色的水晶和玻璃双陆子,其局长方形,上刻24棋格,子呈凸鼓的扁圆形,与唐围棋子类似,一如《谱双》所载。1974年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曾出土一组双陆实用具(图2),其局残存盘板,长方形,长52.8厘米、宽25.4厘米,形制与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双陆局相近,双陆子30个,黑白各半,底平柄短如浮屠形,以漆木做成。北宋人曾临摹有一幅唐双陆仕女图,画中两名贵族妇女正聚精会神地进行双陆对局,局面卜错落陈列着10余枚黑白双陆子,形如较短的捣衣椎状。1977年江苏江阴曾发掘明初夏颧墓,出土有30枚双陆子,状如捣衣椎状。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组明清之际的双陆局,其双陆子残存22枚,黑子10枚为紫檀质,白子12枚为黄杨木质,亦形如捣衣椎状。这些实物资料及古代绘画表明,古代双陆子种类多样,质地有木、水晶、玻璃等,色有黑白两种或黄、蓝、绿等色,其形状有围棋子形、塔形、短捣衣椎形,特点是年代愈晚,高度愈高,这些均与古籍所载述相同,亦与西安隋舍利墓所出之物吻合。
再者,从双陆的实用功能考虑。双陆局及其对局方法既然如现代跳棋,那么其子的特点,除去分双方两色之外,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