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收藏的雅俗观
和俗是中国古人论审美趣味时经常使用的一对词语,所谓雅,有典雅、高雅、古雅、风雅等;所谓俗,有粗俗、庸俗、鄙俗、恶俗等。从审美观点来看,“雅”的美感是精微的、深刻的、细腻的;“俗”的美感是肤浅的、浮泛的、粗野的。雅和俗的分野虽然有因阶级立场、知识修养等不同而产生的特殊理解,但就其一般意义来说,确实是一种人们实际体验的美的感受。因而中国古代的收藏家在论及收藏时,常以雅或俗来表达他们的具体的美感感受,由此产生了古代收藏文化中独特的雅俗观。古代收藏的雅俗观是被普遍认同的一种客观的审美标准,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收藏者之雅俗 收藏属于雅事,但收藏者有雅俗之分。有的收藏者博雅多识,富有韵致、才情,有的收藏者却粗鄙委琐,“出口便俗,入手便粗”,两者的品味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古代,收藏家的雅俗品味受到人们的重视。沈春泽《长物志?序》中提出,收藏家应有真韵、真才与真情,方能称风雅。古代收藏家的风雅韵态在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燕闲清赏笺》作者高濂说他从收藏中获得的高雅享受:“时乎坐陈钟鼎,几列琴书,榻排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帘栊香霭,栏槛花妍。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日,冰玉吾斋,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孰过于此?”
今人读此记述,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代收藏家的闲情雅致,其飘逸潇洒的神态宛如在眼前。
与风雅之士相反,古代收藏者中也有俗气很浓,甚至俗不可耐的人。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批评沾染俗气的收藏者说:“收藏书画与文章经济全不相关,原是可有可无之物。然而,有笃好为性命者,似觉玩物丧志,有视为土苴者,亦未免俗不可医。”“若以此(指收藏)为谋利计,则临摹百出,作伪万端,以取他人财物,不过市井小人而已矣。”“收藏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若一贪婪,便生觊觎之心,变雅而为俗矣。”钱泳所说的收藏家的俗态有四种:第一,过分看重收藏之物,将其视同身家性命。第二,过分轻视收藏之物,把它看成极轻贱的东西。第三,以谋利为目的弄虚作假。第四,贪婪别人的收藏之物,以不正当手段据为己有。这些都是收藏者容易产生的收藏心态,然而,因其志趣不高,鄙吝无行,被斥之为俗。
二、藏品之雅俗 雅俗作为审美观的具体表达,亦体现在人们对藏品的评介中。中国古代收藏家谈及藏品时,常以雅玩、典雅、古雅等词加以描述。王国维认为,这些词语属于美的第二种形式,只存在于艺术中,而不存在于自然中;存在自然中的美是优美或壮美,其特点为,任何时代的人面对优美壮美形象的感受都是相同的。但是古雅却不同,古代遗物体现的古雅在当时人们的眼光中未必为美,只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的淘汰,后人才对其产生古雅的美感。人们之所以喜欢收藏古代的物品,其原因就是古物中存在着古雅的美。因此,王国维说:“三代之钟鼎、秦汉之摹印、汉魏六朝唐宋之碑帖、宋元之书籍等,其美之大部,实形于第二形式。吾人爱石刻不如爱真迹,又其于石刻中爱翻刻不如爱原刻,亦以此也。”王国维的论述对古人以雅赞美藏品的情愫作了深刻的解诂。
古人认为,藏品中也有不属雅玩的较俗的东西,其特点或是数量多,不显尊贵的物品,或是材质较次的物品,或是内容见俗的物品。如米芾认为:“徐熙大小折枝,吾家亦有,士人家往往见之,翎毛之伦,非雅玩,故不录。”(《画史?唐画》)这是从其作品过多及内容一般考虑的。文震亨认为:“陶印断不可用,即官、哥、冬青等窑,皆非雅器也。”(《长物志?器具》)这是从物品材质考虑的。又说,“若大幅神图及杏花燕子、纸帐梅、过墙梅、松柏、鹤鹿、寿星之类,一落俗套,断不宜悬。”(《长物志?书画》)这是从图画内容考虑的。总之,属于俗的物品相对于雅的物品来说,不受收藏者的欢迎,这是古人收藏的普遍心态。
三、藏品陈设之雅俗 古代收藏家十分注重藏品的陈设,认为藏品陈设的雅或俗不仅可以反映收藏者的集藏水平,而且是收藏者人品的具体体现。如《绘事微言?蓄画》称:“凡图画在宇宙间,岁月既久,名人艺士不能复生,可不珍重乎?一入俗手动见屈辱,卷舒失所,操揉燥裂,真画之厄也。”《五杂俎》作者谢肇蒸批评纨 子弟:“闻世间有一种书画,亦漫收买,列之架上,挂之壁间,物一入手,更不展看,堆放橱簏,任其朽蠹,如此者十人而九,求其锦囊玉轴,又安可得?”
古代收藏家认为,藏品陈设,首先要鉴别伪劣,甲乙次第,“若使真赝并陈,新旧错出,如入贾肆中,有何趣味?”(《绘事微言?蓄画》)其次,各项藏品要有自己合适的位置。再次,安置藏品的橱柜式样须雅致。此外,什么房间陈设什么藏品,藏品陈设的数量、位置也极有讲究,甚至一年亦须按季更换,才能不落俗套。如文震亨说:“位置之法,繁简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长物志?位置》)“书画名家收藏不可太杂,大者悬挂斋壁,小者则为卷册,置几案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