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货币史之最(十二)
票幅最大的军用纸币――同治六年陕西巡抚部院军饷库平银壹拾两银票
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省为回民聚居区。太平天国起义后,西北协饷加重,民不聊生。清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西北太平军陈德才和赖文光部到达西安以东的渭南,回族人民纷纷起义响应,并很快控制了渭河两岸。同治二年初,清廷派多隆阿为钦差大臣,西上镇压回民起义,次年,陕西回民义军被迫退回甘肃。这期间,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的回民也同时起义。
同治五年(1866年)十月,西捻军转入陕西,联络了回民义军,直取西安,相峙城下,致清廷无法及时递输实银。此年旋任陕西总督的左宗棠于翌年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拟率军西上“攻捻”“攻回”。为筹备军饷及购买军用物资,左宗棠奏请清廷举借洋款。经准后,派上海采办转运局委员胡光镛向上海洋商借款库银120万两。此项借款史称“西征借款”,由陕西巡抚部院发行军饷库平银银票一组三枚,面值分别为“壹两”“伍两”“壹拾两”。该组银票票面除编号、面额、签发日不同外,其余说明文字均为:“陕西巡抚部院为给发银票事照得陕省军兴以来库款支绌,各营月饷不能全发,当经奏明刊发银票于每月,议定发给兵饷现银之外,再加搭放银票三成,以示体恤。此票只准持赴陕省捐饷局与实银一律交捐,除报捐翎枝及州县两项不准搭用外,其报捐一切实职虚衔贡盐加级纪录封典等项,悉准以一半实银一半银票;上兑所有部饭照局各费仍交实银,概不准搭票,须至票者。”其中“壹拾两”银票票幅218×360毫米,堪称“中国第一种军用票”,并是所见中国票幅最大的军用纸币,国内博物馆仅见上海博物馆收藏,弥足珍藏。中国嘉德2004年秋拍推出编号3024的此组银票3枚,系吴筹中旧藏,估价22万元,未成交。在中国嘉德2007年春拍马定祥钱币收藏专场中,编号为3030的陕西巡抚部院军饷库平银“洪字第壹百玖拾叁号(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发)壹拾两整”银票,估价6万~15万元,成交价21.28万元。
最早的银元票――北洋铁路局发行的“火车过桥”银元票和台南官银票
据现在所知,中国最早的银元票是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和台湾所发行的。两者同是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发行,但北洋铁路局的早3个月,它是由英国伦敦印制的,这或许要算是中国最早的新式钞票。在形制上和旧式钞票不同,旧式钞票是竖形,新式钞票是横形,旧的大,新的小,而且新式钞票用中英两种文字,正面为火车过桥的图案,环以“光绪岁次乙未三月吉日制”等字样。
光绪二十一年日本强占台湾岛和澎湖列岛,清军爱国将领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奋起反抗。在抗日期间,台南因现银少,军款奇缺,遂在台南设立官银钱票总局,发行台南官银票。该银票横139毫米,竖247毫米,酱蓝色字样,图案印在毛纸和竹纸上。先后发行了两种,先为“护理台南府正堂忠”,后改为“台南官银钱票总局”,两票发行的间隔时间很短,票面上端横书“台南官银票”字样。分别为“壹大员”、“伍大员”“拾大员”三种面值。该银票除一般作官私款外,主要起筹划兵粮军饷之用,价值与当时台湾自铸银元等同。刘永福与日军相持3个月,终因兵单粮绌、四外无援而失败。银元票虽然只流通了两个多月,但却作为中国最早的银元票而载入货币史册。近年台南官银票拍场露面较多,中国嘉德2008年春拍马定祥收藏专场上拍的“光绪二十一年台南官银票壹大员(3764号)、伍大员(3074号)、拾大员(3075号)”,分别以8064元、10080元、12880元的价格成交。
中国近代银行发行最早的钞票――1898年中国通商银行兑换券
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纷纷在中国通商大埠设立银行,利用发行纸币等进行经济侵略活动。当时的清政府对外国的这种行径未加制止。后来,清廷朝野上下看到外国银行的钞票在市面上流行畅达,纷纷陈说利弊。为免遭主权旁落,至光绪年间,一些有识之士主张由国家建立银行,以图挽回利权并作为整理金融币制的枢纽。
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由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大臣盛宣怀奏请设立了中国通商银行,此为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于次年开始发行兑换券――银两票、银元票两种钞票。银两票有“伍钱、壹两、伍两、拾两、伍拾两、壹佰两”6种面值,行用地区有京城与上海,京城用的银两票外框是蓝色的,上海则为紫色的。银元票有“壹圆”“伍圆”“拾圆”“伍拾圆”“壹佰圆”5种面值,正面印有中文,背面是英文,英文名称为“中华帝国银行”(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国商业银行”)。行用地区有上海和广东,上海用的银元票外框是红色的,广东则是绿色的。中国通商银行于光绪二十四年发行的广东地名纸币,流通正票存世极为珍罕,周祥编著《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代纸钞》以及《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清纸币》均未著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