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 降血糖与天然药物;4.3.1 概述;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
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一样的。;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必须要糖来维持生存,必要时人体将分泌激素,把人体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肤甚至脏器)摧毁,将其中的蛋白质转化为糖,以维持生存。如右图的骨瘦如柴,就是这个原因。
人体所有的细胞所需的糖都由血液来输送,所以维持血液中糖的恰当的浓度是很重要的。 ;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称为高血糖。
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
;(2)糖尿病血糖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目前使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推荐标准:具有典型症状,以静脉血糖水平作依据,空腹血糖126 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 mg/dL(11.1 mmol/L)可以确诊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4%,成为继心血管和癌症之后的第三位“健康杀手”。;(4)糖尿病临床症状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食 糖尿病患者摄入的食物(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是随着小便一起排也体外,热量来源不足,机体常处于饥饿难忍的状态,出现食欲亢进现象,尽管一日进食四、五次,尚不能满足。吃得越多,血糖越高,尿中排出的糖也就越多,这时饥饿的感觉就越厉害。
多饮 糖尿病患者由于排尿过多,水分大量丢失,因此感到口干,只有多饮来补充丧失的水份才行。他们不仅饮水的次数增多,而且饮水量也明显增大,有时一天能喝几热瓶开水。
多尿 糖尿病患者的尿量和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他们排出的尿量,在24小时一般为3000毫升~4000毫升,偶尔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可多达20余次。造成多尿是因血糖过高,高浓度的葡萄糖从尿中排出,要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尿量增加,临床上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
消瘦 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多因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所致,亦与高渗性组织失水有关。病情稳定时,一般病人没有明显的消瘦,若见明显的消瘦,往往反映病情的加重。;糖尿病病人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少吃为好,但不能少于每日150克主食。
但如果糖尿病未缓解,病人的食欲突然降低,此时应注意是否合并感染、酮症及其他并发症。;(5)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6)糖尿病 分类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据WHO估计,全球超过2.3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上升到3亿
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居世界第2位(第一位是印度,第三位是美国)
糖尿病已成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重,威胁人类健康
;(7)高血糖的危害
高血糖的危害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比如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