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词语考释二则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词语考释二则
摘要:《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是唐五代时期广为流传的著名变文,也是研究唐五代时期语言的优质语料之一。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互证等方法对变文中“芳拨”、“影响”二词提出了自己浅陋的观点,期望能对变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新的考释意见。
关键词:目连变文;释义;“芳?堋保弧坝跋臁?
自上世纪初敦煌藏经洞面世,敦煌文学就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有关敦煌变文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种关于敦煌变文的论著层出不穷,尤其是词语考释类及校注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项楚的《敦煌变文选注》以及黄征、张涌泉合著的《敦煌变文校注》。这三大主要变文总集中均收录了《目连缘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目连变文》三种版本的目连救母故事,其中,《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故事情节最为详实、曲折,语言叙述最为生动。尽管无数先辈学者已经做了许多考释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该变文中仍有一些值得再思考的地方。笔者在学习《选注》和《校注》的基础上阅读该变文时,对个别词语有不同的理解,如有考释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芳拨:“傍掇”之误,“依傍连接”之意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有一段描写地狱之恐怖的文字:“其阿鼻地狱,且铁城高峻,莽荡连云,剑戟森林,刀枪重叠。剑树千寻以芳拨,针刺相楷;刀山万仞以横连,?f岩乱倒。猛火掣浚似云吼,跳踉满天;剑轮簇簇似星明,灰尘蓦地。”[1]其中“芳?堋币淮屎?义费解。《敦煌变文选注》释曰“芳拨,俟再考。”《敦煌变文校注》给出释义“芳拨,疑即芳发,拨为发的增旁字。敦煌本《搜神记》王景伯条时太守死女闻琴声哀怨,起?铺?之,来于景伯船外,发弄钗钏。发弄当作拨弄则是拨省旁作发,可以互参。此处以树喻刀剑,芳发指枝叶之生长发生,盖以喻刀剑之密集也。”[2]咋观似通,细思则欠妥。“剑树千寻以芳拨,针刺相楷;刀山万仞以横连,?f岩乱倒。”这句话上下俪偶,对仗工整,“剑树”与“刀山”相对照,“千寻”与“万仞”对应,按“芳拨”与“横连”意义也应相同或相近。后半句“刀山万仞以横连”是说刀山极其高耸而且相互横连在一起,“横连”与“刀山”之间并无比喻关系。那么,将“芳拨”释义为“芳发”,以枝叶的生长喻 “剑树”未免有牵强之疑。
袁宾在《词语拾零》一文中提出“芳拨”应读为“旁魄”的观点。他指出“芳”与“旁”皆从方得声,“芳”“旁”同纽,“魄”“拨”均有并纽读法,故“芳拨”与“旁魄”系同一连绵词的不同书写形式。“旁魄”有“广大、宽大”的意义,则“芳拨”在此处应理解为“广大”义。“千寻”“万仞”皆言剑树、刀山之高,“芳拨”“横连”皆言其广。然仅依据同纽将“芳拨”与“旁魄”视为同一连绵词,且并无例子可以证明二词用法一样;又二者在字形上相差甚远,且“旁魄”与“横连”在文辞形式上不够对仗,故这种观点笔者仍觉不能够令人信服。
受袁先生考释思路的启发,及《新见敦煌变文写本序录》中提到的羽71号残卷“芳拨”作“傍掇”一语,本文认为,“芳拨”当为“傍掇”之误。考证如下:清代汉学家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的汉语声母演变规律,且已经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认同。轻唇音和重唇音的分化大致发生在唐到宋之间,唐五代时期并未完全分化,这一过渡时期,必然存在轻重唇音混读的情况。变文作为唐代说唱文学的底本,那么,“芳”与“傍”即可能由于抄卷人轻唇音重唇音不分而误记。目连变文“不烦恼林而诛灭,行普心于世界”中的“不”字在《晋魏随唐惨墨》所载《唐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变文残段》中作“弗”,可作为辅证。
“拨”之所以考释为“掇”,亦有依据。《广雅“缀,连也。”《说文》:“缀,合箸也。从??从糸。”《汉语大字典》中“掇”第十二个义项:通“缀”,表连接。《易“自下讼上,患至掇也。”于省吾新证:“掇应读作缀,掇、缀?K谐??声,患至掇谓患大结也。”盖 “掇”字与“?堋钡牟菔樾捶ㄐ谓?,故在流传过程中,“掇”误写为“?堋薄!鞍?掇”义为“依傍连接”,以”傍掇”释“芳拨”则正与下文“横连”俪偶。“剑树高且相互依傍连接,犹如针刺相互摩擦;刀山高耸且相互横连于一起,像参差险峻的山岩杂乱地扑倒着。”如此解释,不仅对仗工整,文意也恰到好处。
二、影响:踪迹、踪由
尽管关于敦煌变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这座宝库仍然有许多可供开发和商榷的地方。笔者在阅读《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中的一段唱词“……青提夫人欲似有,影响不能全指的。……”时对“影响”一词有诸多疑虑。《敦煌变文选注》和《敦煌变文校注》同注释为“影响同影?,模糊,不确切。”《选注》又以《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头里虽也听得些风声,到底影?,只不见宝钗过来,却也有些信真。”作为辅证。笔者认为,这里将“影响”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