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基本知识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虫害基本知识PPT

真菌的菌组织 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1、菌核 2、子座 3、菌索 1 2 3 真菌无性繁殖方式 断裂 裂殖 芽殖 真菌的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厚垣孢子 真菌的有性孢子 休眠孢子囊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高等真菌的子实体 根肿病 猝倒病 疫病 霜霉病 作物低等真菌病害 (游动孢子) 鞭毛的类型: 1、尾鞭 2、茸鞭 1、孢子囊 2、泡囊 3、游动孢子 4、5、6 藏卵器、 雄器 卵孢子 根肿菌属与白菜根肿病 节壶菌属与 玉米褐斑病 休眠孢子囊 内层出 外层出 水霉属 绵霉属 1、多卵球(卵孢子) 2、层出现象 3、两游现象 绵霉属与水稻烂秧病 腐霉属与西葫芦绵腐病 疫霉属与马铃薯晚疫病 1、为害状 2、孢子囊 3、雄器 4、藏卵器 5、卵孢子 1 霜疫霉属与 荔枝霜霉病 霜霉科重要属 1、霜霉属 2、假霜霉属 3、单轴霉属 4、盘梗霉属 5、指梗霉属 1 2 3 4 5 寄生霜霉与小白菜霜霉病 禾指梗霉与谷子白发病 白锈属与空心菜白锈病 石榴日灼 除草剂药害 2,4-D 引起的双子叶植物药害 A rippling effect with interveinal chlorosis (not shown) in response to inbred sensitivity to Accent 是一类比较原始的、结构简单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由核酸和保护性蛋白衣壳组成,又称分子寄生物。 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它植物的过程称为传播(transmission),而从植物的一个局部到局部的过程称为移动(movement)。 传播可以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两类。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介体传播:介体—病毒—寄主 昆虫介体 1、蚜虫:主要传播非持久性关系病毒。 2、叶蝉和飞虱:绝大多数增殖型病毒。 土壤中的介体 1、线虫:病毒与线虫之间的生物学关系类似于蚜虫传播病毒的非持久性关系。 2、真菌:可以传播持久性关系病毒和非持久性关系病毒。 非介体传播 1、机械传播(也称为汁液摩擦传播) 2、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 3、种子和花粉传播。 辣椒病毒病 番茄黄化曲叶 病毒病 菜豆病毒病 枣疯病 甜瓜病毒病 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疫病、条纹病、萎蔫病、褐条病、青枯病、穿孔病、角斑病、软腐病等。 植物细菌性病害 已经记载的植物细菌病害 500种以上。 在中国,水稻白叶枯病(X. oryzae pv. oryzae )于70年代初连续3年在长江流域大流行,每年发病面积约133.3万公顷,重病稻田一片枯焦。 世界性重要细菌病害是: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中 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植物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eum Smith),各大洲都有发生,但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温暖、酷热、潮湿、多雨的条 件下严重为害。中国的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均有发生,但以长江流域以南为害最重。 植物软腐病,由几种欧文氏菌(Erwinia)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十字花科作物,也为害禾本科及其它栽培植物,世界各国及中国南北方都有发生。 梨火疫病(Erwinia amylovora (Burrill)Winslow et al),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为害梨、苹果等,有细菌火之称,是毁灭性的细菌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此病。 植物根癌病:又称冠瘿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 各大洲都有分布,寄主范围很广,对核果类果树为害尤重,近年在中国局部地区的桃、葡萄、啤酒花等栽培植物上严重发生。 马铃薯环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 ),在欧洲、北美发生普遍。在中国马铃薯主要栽培区都有发生,以北方一季作区和南方冷凉山区较重。无毒种薯生产可 减轻为害。 细菌性病害防治 植物细菌病害:很难防治。 防治原则:综合防治。 把杜绝和消灭病菌来源放在首位; 利用抗病品种和农业措施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 抗菌素及生物防治有很大潜力。 一、杜绝初侵染源 1、 避免引入带菌种子和苗木 1)植物检疫 2)种子处理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