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基础生态学》2012期末总复习
基础生态学 ——总复习 1什么是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生物与环境 环境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了这个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在生物科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大环境中的气候被称为大气候。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生态因子通常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 生物因子:有机体(同种和异种) 非生物因子: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 有的学者将生态因子分为五类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Begon等将非生物因子分为条件和资源两类 条件:温度、湿度、 pH等 资源:营养物质、水、辐射能等 Simith等将生态因子分成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 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气候等因子 Мончадский(蒙恰斯基)将生态因子 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物因子 稳定因子:地心引力、地磁、太阳辐射常数等长年恒定的因子 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春夏秋冬、潮夕涨落;非周期性变动:风、降水、捕食 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整个地球表面具有过渡状的分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呈垂直地带分异的规律性变化。 经度地带性:地球内在因素如大地构造形成地貌和海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分异。如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综合性: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这就是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直接性和间接性:生态因子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限定性: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一个因子的缺少不能由另一个来完全替代,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影响生物生育力和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的变化;某些生态因子能够限制生物的分布区域。 2、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表现在改变了生态因子的状况。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交互作用。这两对物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相互形成了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态的适应性特征。(协同进化) 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 限制因子 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 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或生态价 适应组合: 生物对非生物环境条件表现出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称适应组合。如骆驼和仙人掌对炎热干旱环境的适应。 能量环境 生命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能量环境,地球上生命生存必需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于植物体内, 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地球及其生物来说,太阳辐射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种是热能,另一种是光能。 光质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可见光区,其中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为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吸收,这部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绿光很少被吸收利用,称为生理无效辐射。此外,长波光(红光)有促进延长生长的作用,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 光强度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率在光补偿点 附近与光强度成正比,但达光饱和点后, 不随光强增加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在水中的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 陆生植物— 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产生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和耐阴性植物。 动物— 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行为,昼行性动物在白天强光下活动,夜行性动物在夜晚或弱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KeysightDAQ970A数据采集系统.PDF
- 2025脉冲电场消融PFA技术优势国内外市场空间及代表公司研发进展分析报告.docx
- 奥的斯电梯ACD MRL 电气原理图纸DBA21311E 2007.pdf
-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专题培训的资料.pptx VIP
- 化工基础知识培训.pptx VIP
- 虚拟现实技术导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4年山东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pdf VIP
- 2023年天津市中考全科试卷及答案.pdf VIP
- JCT 60006-2020 瓷砖薄贴法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2024年福建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