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 第六章 司法制度
第六章 司法制度 第一节 司法机构 一、????? 中国古代的司法机关 (一)中央司法机关 1.司寇 司寇从西周设立,存续至春秋战国,作为中央的司法机关。 2.廷尉 廷尉作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始于战国,历经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廷尉为九卿之一,下设正和左右监等属官。廷尉的职责: 一是审理皇帝交办的案件,即所谓诏狱; 二是审理地方上移送的重大疑难案件。 3.大理寺 魏晋南北朝时的北齐,最先将廷尉正式改名为大理寺。除元朝外,隋、唐、宋、明、清均以大理寺为中央三大司法机构之一。 隋唐时的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其主要职责: 一是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的犯罪案件,对徒刑案件所作的判决,必须送刑部复核,死刑案件则须奏报皇帝核准; 二是对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案件拥有重审权。 北宋前期,大理寺职权被削弱,只负责依法断决地方各州县报请复审的狱案,宋神宗元丰改制后,恢复了大理寺的职权。 元朝取消大理寺,设大宗政府。 明朝恢复大理寺,但却从主审机关变为慎刑机关,职责由唐宋时的审判转变为复核驳正。 清朝时的大理寺与明朝一样,仍为复核机关,但地位下降,主要职责仅为复核刑部拟判的死刑案件和主持热审。 大理寺的职权变化:隋唐宋时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专掌审判权。元代被取消,明朝虽恢复,但职责却由审判转为复核,权力渐轻。 4.刑部 刑部于隋唐时设立,为六部之一,为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 刑部作为中央三大司法机构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相沿无改。 隋唐时的刑部,其职责主要有: 一是掌管司法行政事务; 二是复核大理寺判决的流刑以下案件及地方州县判决的徒刑以上案件,发现问题,徒流以下案件驳回原审机关重审,死刑案件则移送大理寺重审; 三是负责全国的狱囚管理,受理各地在押囚犯的申诉案件。 宋朝时刑部职能与隋唐比有所加重。 元朝因取消大理寺,加重刑部职能。 明朝 刑部地位提高,其组织机构扩大。下设十三清吏司,成为中央主审机构。 具体职能有四: 一是审理中央百官和京师地区的案件; 二是受理地方上诉案件; 三是审核地方徒刑以上重案; 清朝刑部权力大于明代,而且组织机构也大为扩展,包括十七清吏司、司务厅、秋审厅、提审厅和律例馆,实际权限包括: 第一,行使中央最高审判权。 第二,司法行政权。 第三,立法方面的职权。主持律例修订 其他中央司法机构 (1)审刑院 审刑院是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在宫中设置的司法审判机关,其职责主要是复核大理寺所裁断的案件。审刑院设置的目的在于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诏令撤消审刑院。 (2)大宗正府 元初设置了大宗正府作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之一。主要由蒙古王公贵族掌管,其地位颇高,不受御史台监察。 (3)宣政院 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全国最高宗教管理机关与宗教审判机关。主要司法职能是,掌管审理重大僧侣案件和僧俗纠纷案件。 (4)理藩院 理藩院是清朝特设的中央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中专设理刑司负责对各少数民族地区重大案件的审判。 (二)地方司法机关 中国古代地方司法的特点是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 秦汉时期地方司法审判由郡守、县令兼理。 郡设专职司法官吏决曹掾、县设县丞协助郡守、县令处理具体司法事务。 县之下基层设有啬夫、有秩、游徼等乡官,负责基层的诉讼和赋税事务,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沿袭汉制。 隋唐时期州专职司法官吏增多。隋在州设司户书佐和司法书佐,唐则称司户参军和司法参军。司户参军掌理民事纠纷,司法参军专理刑事诉讼。 宋朝在路一级专设提点刑狱司,是为中央在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负责复核地方审断的案件。 明朝省一级设专门的司法机构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的司法审判与监察。 明朝还于州及乡之里社设立申明亭,申明亭以调处为主要手段解决民事纠纷。 明朝在普通司法机构之外,还特设特务司法机构厂、卫组织。 清朝省一级按察司为专职司法机构。 清朝还专设了审理满人或旗人案件的机构。 京城设五城察院,步军统领衙门管辖一般诉讼和治安。 第二节 诉讼审判制度 一、起诉 (一)起诉的种类 西周时以财货相告称“讼”,即民事诉讼;以罪名相告称“狱”,即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双方须交纳“束矢”(一百支箭),刑事诉讼双方须交纳“钧金”(三十斤铜),如不交纳则被认定“自服不直”,或不予受理,或判以败诉。 公诉与自诉: 一是官吏代表官府对罪犯的起诉,类似今之公诉; 二是当事人及其家属直接对罪犯的起诉,类似今之自诉。 (二)起诉的限制 秦朝将自诉案件分为“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公室告是指控告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他人盗窃和杀伤等行为,此控告司法机关必须受理; 非公室告是指父母控告子女盗窃自己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