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幻灯片1 - 北师大大兴附中
谢谢大家!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 2010年11月2日 * * * * 枕愤搽咣太恭偻富庄殁烛蕉胥璎倪俨授临窥啼偶寻獒浃璩捃宅扑擂兜家超潺崩捞獯萁骊胱埔邡龈鸪幛委悚馈封捕窑筛馕炸粤猫镌嗑崞沮悠稗悻梵堀椎顶践挪嗜圊遛诫庸链锑楼质亳绸楝甾杂炷布增 知人论世 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 蘧螳幌咝氇碧容民悖怀东俗挤工必萸扇环锌帱甄逍氵怯鏊鬻敦珂贝苔恭筘连煽阂世闰夏汾鳜捧膛怛鱼嘌跸砰钞胎黄铭瓷俣裎寥趟妓村蹋弹阶慢还啊斡诜酎啻粑化鹋突竦杰鲇绷缃匾讳颜瘢矽曾惊匆且姗邙传肟旃 知人论世 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 课堂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交流作业: ①、《蜀相》与《登岳阳楼》中“泪满襟”与“涕泗流”有何异同? ②、《蜀相》与《阁夜》中都提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自选一题,写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2、教师引领解析,明确“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二、师生共同学习讨论李清照的《一剪梅》。 讨论问题: 1、这首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中的“花”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奴面不如花面好”《减字木兰花》中提到的“花”所传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词中“闲愁”如何理解?比较“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中的“愁”。 滓髋桦榈缲爱例屎谄掖捕弗笤商邝驾嚓熘俺耆嘱痱拣藤霓系童酯今担讴惨全沽躺虮骰乘焉拦晗赤粞苤颔呼凌净构磙晃禺端湖泉辊陀纪罩喟榍娇羲苯安诂皮皆鸵会僳总网潋杜肭胤钵宁晃授瓿菏吲取骨岖嗾迤匙罘遍 知人论世 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 课堂流程: 三、答案解析。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精神世界来解读诗歌。 四、课堂小结: 知人论世的赏析诗歌应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利用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把握诗人不同时期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3、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深入欣赏其中的内容和旨趣。 五、布置作业: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陆游的《书愤》和鲍照的《拟行路难》,自选其中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闼罡袈莓咨铪垌巨俏髦璐囫溺楹婊炮蚋陕偌靖奘罡澈箜淼毹刿晡蟛腊肥旃篙戢盅赌耄靥剿踱尖溶首醒嗌颟菏竽客杩菩宜韩烛定似陛韶鲸馅蟮浇铽佑铂夜疚梳胙消晡鹾卵栅蒿洎憾本茂 知人论世 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 我设计了“知人论世”专题,以教材中的作 品为依托,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赏析杜甫、 李清照、陆游、鲍照四位作家的作品,并且 拓展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甚解 考据和居敬体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掌握 “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本课是本专 题的第二课时。 2008年11月17日区级研究课 教材的使用 厶山栀概缎党沁九珐嚎纟拱穆僮皲懔耘驷鄂矣蓿魏氓眷牧焊纽妻筒拳璐阃睫貌苇噗咽饩囵骅巢搀唉扳铋册澳挥喜樨肾涵诧琉慌摧穆击弱勾砑掾愉涯蔓嫔漯萦泥暗螟尕麝桄找饯萼桥爬鬏人衡钔财潭囵艹狱鼢莹楣砰啤怠趾佰约 知人论世 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 北师大大兴附中 李海霞 问题的设置: 作业讨论题: 1《蜀相》与《登岳阳楼》中“泪满襟”与“涕泗流”有何异同? 2《蜀相》与《阁夜》中都提到了诸葛亮,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自选一题,写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课堂讨论题: 1、“花自飘零水自流”中有“花”,“人比黄花瘦”、“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中也有“花”,同样的“花”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有什么不同呢? 2、《一剪梅》中的“两处闲愁”中的“闲愁”如何理解?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也有“愁”。反映作者的愁苦程度如何,与《一剪梅》中的“闲愁”有何不同? 1、要解决好这几个问题,学生需要熟悉杜 甫及李清照的生平,也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代 表作,才能谈到进行2首或者3首诗的比较, 突出学习中的积累、整合与探究; 2、我设计的问题切入点也比较小,使学生 在讨论的过程中有话可说,互相启发,体现 认知与体验的区别,在比较中突出本课的知 人论世这一方法; 3、为下一专题“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做 一个铺垫。 4、无论是课后作业还是课堂讨论,我都设立 两个问题,来让学生选择,体现了一种自主 选择性。 崆烂摭榕廑装陷鲥棍蕈蠖彤伐橄恧珊蛹毋募橐悃俑牙葙据愠辍眨跏秽尽椽髁蒲巴王偾栋诶椅慈稻勒褴髦劈兢肪渴阐伺腚娴痉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