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艾灸法稿件文件材料教学稿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灸法 2 教学目的 识记:灸法的定义、灸法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意外的处理措施、灸法常用的英语词组。 理解:灸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灸法作用机理、灸法进行分类。 应用:能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灸法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操作。 6 艾炷灸法 一、 原理 温和热力,芳香药气 刺激肌肤腧穴 达到治病目的 7 二、艾炷灸 一壮:每燃完一个艾炷 艾炷是用纯净的艾绒捏成上尖底平的宝塔形状。灸时置于应灸的穴位上,点燃尖顶部徐徐燃烧。 8 艾炷的制作 小——麦粒状 中——黄豆大 大——蚕豆大 标准艾炷——炷底直径0.8cm,炷高1cm,重 量0.1g,燃烧时间3-5分钟 艾炷灸以壮计数——一般灸3-7壮 9 10 体位与穴位选择 1、常用的体位 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等。 2、常用部位 胸、背、腹、腰部的局部及腧穴,四肢的局部及穴位。 11 艾炷灸的方法 (一)直接灸 瘢痕灸 (化脓灸)5-7壮。(注意:施灸前,应征得病人的同意)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3-5壮 1、 适应范围 2、 用物准备 3、 操作方法 12 (3) 操作方法 瘢痕灸 选穴→皮肤上涂少量的大蒜汁→ 置艾炷→点燃→燃尽除灰→ 异炷再灸5-7壮→记录 16 2.隔蒜灸 蒜:消毒、消肿、提高机体免疫力 (1)适应范围:多用于治疗瘰疠、肺痨 (阳虚证)肿疡初起等证。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艾炷、火柴、 新鲜大蒜(切成厚约0.2-0.3厘米薄 片、中间刺孔),清洁弯盘。 (3)操作方法:同隔姜灸 17 3.隔盐灸 盐:五味之本,咸能入血,归肾,补益五脏 (1)适应范围:多用于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 中风脱证等。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艾柱、纯净精细食 盐、生鲜姜片、火柴。 (3)操作方法: 选穴多在神阙穴,将食盐敷于脐部(使之平)直接灸或在盐上再放一片姜,上置较大艾炷点燃施灸,壮数多少视病情而定,但必须连续施灸。 18 19 4.隔附子饼灸 (1)适应范围:多用于治疗阳虚、阳萎、 早泄、疮疡久溃不敛等证。 (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将附子饼放在施灸部位,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艾炷燃尽换炷再灸,一般灸5~7壮。 20 5.间接灸的注意事项 (1)施灸法前,应给病人摆好体位,避 免因疲劳时移动身体而烧伤皮肤或 烧毁衣服。 (2)施灸过程中艾炷燃尽应立即将灰除 去,更换另一壮,注意避免烫伤皮 肤。 21 三、艾条灸(艾卷灸) 艾条: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艾卷。也可在艾卷掺人中药细末制成药条。 22 (一)温和灸 1.适应范围: 可以治疗常见虚寒性慢性疾病 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选穴→点燃艾条→距穴2—3厘米 熏灸5—10分钟→以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记录 23 (二)雀啄灸、回旋灸 1.适应范围:多用于治疗常见急性病。 2.用物准备:同温和灸。 3.操作方法: 选穴→点燃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施灸部位不固定距离,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或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5分钟→整理用物(艾条熄灭)→记录 24 25 (三)艾条灸的注意事项 1.防复燃发生火灾。 2.不可烫伤病人皮肤或烧毁衣被床单。 3.随时询问、及时调整距离,对于感觉迟钝或小儿可以食指、中指放在施灸部位两侧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调整时间和距离。 26 四、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条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适应范围 (二)用物准备 (三)操作方法 27 (三)操作方法 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艾条2厘米长插在针柄或艾绒捻裹于针柄上→针刺部位垫厚纸片→燃尽艾绒2—5壮→及时除艾灰,取纸片→起针→整理→记录。 28 29 温针灸注意事项 1)防止烫伤皮肤或烧坏衣服; 2)控制针刺的深度; 3)嘱患者不可随便改变体位; 4)应从下端点燃艾绒; 5)出现水泡的处理; 6)防止晕针的发生。 30 五、灸法护理 (一)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温湿适中。 (二)施灸的先后顺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灶是先小而后大。 31 六、施灸的禁忌 (一)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法。 (二)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