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头针; 概念:头皮针又称头针,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二)顶区1、顶中线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百会透前顶穴。主治:腰腿足病症。2、顶颞前斜线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前神聪透 悬厘穴。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3、顶颞后斜线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百会透曲鬓穴。 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的疾患。;4、顶旁1线部位:属足太阳经,位于顶中线外侧1.5寸,自通天穴向后刺1.5寸 (通天透络却)。主治:腰褪足病症。如下肢瘫痪、麻木、疼痛。5、顶旁2线部位:属足少阳经,在头顶部,顶旁1线 外侧0.75寸。自正营穴沿经向后 刺1.5寸(正营透承灵)。主治:肩臂手病症。如上肢瘫痪、麻木、 疼痛。;(三)颞叶1、颞前线部位:属足少阳经,在头颞部,自颔厌穴透悬厘穴。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病等。2、颞后线部位:属足少阳经,在头颞部, 自率谷透曲鬓穴。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四)枕叶1、枕上正中线部位:属督脉,在头枕部,在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 自强间透脑户穴。主治:眼病、腰脊痛等。2、枕上旁线部位:属足太阳经,在头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 与之相距0.5寸。主治:同上。3、枕下旁线部位;属足太阳经,在头枕部, 在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垂直线, 即玉枕透天柱穴。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二、头皮针操作方法(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的毫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以免刺入毛囊引起疼痛。 1、快速进针法 用速刺法或挟持进针法,以15-30度角快速透皮,然后将针推入帽状腱膜下。 2、快速推针法 进针后,用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下端,沿皮将针快速推入帽状腱膜下层。;(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200转/分左右,持续2-3分钟,或用提插法或提插加捻转法等手法行针。其特点在于速度快、频率高,较易激发针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刺激量,从而使患部出现气至病所的感觉。 2、抽添手法: (1)抽体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三次,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2)进插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三次,然后缓慢退回原处。;(三)留针与出针 头针的留针和出针,基本上与毫针刺法是一致的。 在留针期间,常采用长时间动留针法。 出针时,要及时按压针孔,以免出血。;(二)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1、能使脑电波指数和电压上升,并改善起不对称性。2、能引起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图改变。3、能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4、可以迅速改善瘫肢的肌电和皮温,而且有皮肤电位的改变。5、能加强对血浆中环核甘酸的调节,有宜于记忆力的提高增强短时记忆。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病理状态的作用。;4区;焦氏头针; 1、运动区
部位:上点-前后正中线中点后移0.5cm
下点-眉枕线与鬓角发迹前缘的交点
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的运动障碍;
中2/5治疗对侧上肢躯干的运动障碍
下2/5治疗对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构音障碍等。
2、感觉区
部位:运动区向后移1.5cm。
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的感觉障碍;
中2/5治疗对侧上肢的感觉障碍;
下2/5治疗对侧面部感觉障碍偏头痛
颞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等。
;3、舞蹈震颤区
部位:运动区向前平移1.5cm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和震颤麻痹综合症。
4、血管舒缩区
部位:舞蹈震颤区向前平移1.5cm
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5、晕听区
部位:从耳尖直上1.5cm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