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通关系列之夺分30天:第18天-文言文阅读之散文类含答案.docVIP

2014年高考通关系列之夺分30天:第18天-文言文阅读之散文类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天-文言文阅读之散文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 变化情况 示 例 词义扩大 范围扩大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 义项增多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词义缩小 范围缩小 臭(古:气味;今:一种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义项减少 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词义转移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 感情色彩变化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 古今异义,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以《逍遥游》为例: 词语 古义 例句 今义 志 记载 志怪者也。 志向、志气 之 到……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常作代词、助词 果然 吃饱的样子 腹犹果然。 不出所料 虽然 即使如此 虽然,犹有未树也。 连词 恶 何,疑问代词 彼且恶乎待哉? 恶劣、凶恶 无名 忘记功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不为人知 如有高考题“天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 意义 例 句 本义 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丁壮者, 引弦而战。《塞翁失马》 引申义 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 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拿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古字通假 1.通假的具体情况 解说 举例 注意点 通假字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鸿门宴》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 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师说》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通“暮”。 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 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通“俯”)《过秦论》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 2.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字义分析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字来解释,A字的字义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句中“责”根据前文有“偿”,理解为“责任”是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故可以断定其通“债”。句中“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景”通“影”,作状语。 续表 字音分析 A与B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例中的“知”与“智”、“颁”与“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字形分析 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被”与“披”,共同的声符是“皮”。“具”通“俱”,通假字“具”是本字“俱”的声符。“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