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第四章溶液与离子平衡
第四章 溶液与离子平衡 教学学时:6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稀溶液的通性; 掌握酸碱平衡,缓冲溶液的概念,进行溶液值的计算; 掌握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及移动规则,作简单计算; 掌握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作有关计算. 液体的蒸发和蒸气压 假设液体盛于封闭的容器中.液体中能量较大的部分分子能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逸出液面成为蒸气分子(气相)—蒸发;蒸气分子作混乱运动,有部分分子撞击到液面进入液相—凝聚。 两过程进行最后达平衡,液体和蒸气共存,这是饱和状态。 影响蒸气压的因素 由物质性质决定,与物质量的多少无关; 随温度而改变,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 与物质的聚集态有关. 如10℃水蒸气压为1228Pa,0℃水为610.6Pa,-10℃冰为259.9Pa。 蒸气压的概念不仅用于液体,固体在定温下也有蒸气压。不过一般很小,常不予考虑。但碘,樟脑,萘,咖啡因除外. 升华:固体直接蒸发为气体的过程. 如:I2(s)=I2(g) 液体的沸点 液体沸点: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正常沸点是指外压为1个大气压(101.3 kPa)的沸点. 液体的沸点随外压变化.降低外压即降低沸点——减压蒸馏; 增加外压增加蒸气温度——高压灭菌. 液体的表面张力 定义:作用于液体表面边界上使液面自动缩小的力.用σ表示,单位:N. m-1 表面功:将液体中的分子搬到表面需克服表面张力所作的功。 界面张力:相间面的张力 表面张力的大小决定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一般易于蒸发的液体如乙醚、乙醇等分子间的作用力小,表面张力小;不容易挥发的液体如汞,分子间作用力大,表面张力也大,所以汞成球状。 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温度升高,液体分子动能增加,液面收缩的趋势也变小。 主要内容 4.1稀溶液的通性 4.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4.3配离子的解离平衡 4.4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4.1稀溶液的通性 稀溶液:水中溶有少量不挥发的溶质所形成的溶液. 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性质(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降低和溶液渗透压)与一定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而与溶质性质无关的特性. 以上性质又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依数性在非电解质稀溶液中表现显著.同时溶液越稀,定律越准确.对电解质和浓溶液则需加修正系数. 2.溶液沸点升高 溶液沸点高于纯溶剂沸点. 注意:溶液沸点指刚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原因:溶液蒸气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Tbp=Tbp-Tbpο =Kbpm △Tbp为溶液沸点升高值;Tbpο为纯溶剂沸点, Tbp 为溶液沸点. m--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mol/1kg) Kbp为沸点升高常数,它取决于纯溶剂的特性而与溶质特性无关。 3.溶液凝固点降低 凝固点:纯溶剂的固态蒸气压与它的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a点).以Tfp表示。 溶液凝固点总是比纯溶剂凝固点低 (a点) 注意:溶液凝固点是指刚有溶质固体析出时温度(b点). 原因:溶液蒸气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Tfp= Tfpο - Tfp=Kfp m Kfp为凝固点下降常数,它取决于纯溶剂的特性而与溶质特性无关。 4.溶液的渗透现象 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单方向扩散现象—渗透 4.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4.2.1 酸碱概念 4.2.2一元弱酸碱的解离平衡 4.2.3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4.2.1酸碱概念 1、酸碱经典电离理论 在水中解离出H+的物质是酸. 能解离出OH-的物质是碱.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OH- +H+ =H2O —适用于水溶液体系. HCl=H++Cl- —酸 NaOH=Na++OH- —碱 HCl+ NaOH=NaCl+ H2O—酸碱反应 2、质子理论 凡能提供氢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是酸,它是质子给予体. HAc=Ac- + H+( HAc—Ac-); NH4+=NH3 + H+(NH4+ -- NH3); 凡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是碱,它是质子接受体.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质子理论的酸碱强弱: 越易提供H+,酸性越强,相应的共轭碱就越弱; 与质子结合能力越强,则碱性越强,相应的共轭酸越弱. 酸碱强弱比较解离平衡常数得出(p80). Kaθ值越大,酸性越强; Kbθ值越大,碱性越强. 3、酸碱电子理论(应用范围更广泛) 凡可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路易斯酸(亲电试剂);如:H+,Ag+ , SO3有空轨道 能提供孤对电子的物质—路易斯碱(亲核试剂);如: - HO:, H3N:,CaO: 酸碱反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考数学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压轴题(原卷版).pdf VIP
- IBMS楼宇智能化建设方案.pdf VIP
- 春江花月夜.ppt VIP
- 2025年广东省基层住院医师线上岗位培训(口腔学)专业课答案(1-2).docx
- 专题2.3 幂函数与指、对数函数【九大题型】(举一反三)(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 VIP
- 专题11四点共圆模型-【压轴必刷】2023年中考数学压轴大题之经典模型培优案(全国通用)(解析版).pdf VIP
- 管培生面试的问题 .pdf VIP
- 射频电路设计课件.pptx VIP
- 项目方案文档-可靠性保证大纲.docx VIP
- 有孔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