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四单元 十六 阿里山纪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重点) 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品味本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难点) 3.感受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题目中的“阿里山”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纪行”表明本文是记载旅途见闻的,也点明了本文的体裁是一篇游记。 吴功正,1943年生于江苏如皋。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其代表作品有《小说美学》《中国文学美学》等。 1997年7月初,吴功正受邀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讲学之余,他游览了当地著名的风景名胜阿里山。他深深地陶醉于迷人的阿里山风光中,觉得应该把阿里山美丽的景致描绘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阿里山。后来,他便写了《阿里山纪行》。 游记 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来生动地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其内容包括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游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②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性游记;③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④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生难字 风靡(mǐ) 秘鲁(Bì) 隧道(suì) 山岚(lán) 迂曲(yū) 谛听(dì) 幢(chuáng) 红桧(guì) 雄踞(jù) 一泓(hóng) 镶嵌(qiàn) 静谧(mì) mǐ(风靡) mí(奢靡) 靡 多音字 chán(坐禅) shàn(禅让) 禅 chuáng(石幢) zhuàng (一幢) 幢 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传 巧记乐背 ①奢靡(mí)之风曾风靡(mǐ)一时。 ②他将帝位禅(shàn)让后,终日专心坐禅(chán)。 靡(mǐ)风靡 糜(mí)糜烂 形近字 殉(xùn)殉情 绚(xuàn)绚丽 堪(kān)难堪 勘(kān)勘探 湛(zhàn)湛蓝 谛(dì)谛听 缔(dì)缔结 蒂(dì)瓜熟蒂落 ①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②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③葱郁:葱茏。 ④幽情:深远的感情。 ⑤堪称:可以称为;称得上。 ⑥莽莽: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 ⑦骤然:突然;忽然。 词语释义 ⑧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⑨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⑩谛听:仔细听。 1.(山东泰安中考,T29)第1段作者引用大陆歌曲《大海啊,故乡》和台湾歌曲《高山青》,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以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同胞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曲的方式开启全文,更好地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为全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中考变式问 2.(陕西中考,T14)请结合语境,说说第2段画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未必”限制了表达的范围,表明除了要看那“美如画”的“阿里山姑娘”外,还要看那迷人的阿里山风景。 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T25)赏析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进山时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莽莽林海”写出了山中原始森林的广阔无边。“云雾浓稠”“山岚云气”则描绘出阿里山的自然景观。 4.(宁夏中考,T16)第4段中引用神话传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通过引用两姊妹“投水殉情”的传说,交代了水潭名称的由来,赋予潭水以凄美的传奇色彩,增添了游记散文的趣味性,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 请分析第5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这段文字的语言极其精妙,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富于音乐美,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 6.(山东潍坊中考,T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7段画线的句子。 这三句连用六个比喻,让人浮想联翩,使森林、古树富有审美价值,突出了树木高大的特点,写出了树木排列的整肃,增强了文章的古典情趣和艺术美感。 7.(山东济南中考,T17)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8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本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高达58米”“胸径6.5米”等,用具体的数字加以说明,让读者对神木有了大致的了解,增强了语言的可信度。 8.(山东潍坊中考,T21)试分析文章第9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9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意思。“神木”虽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教学设计.doc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课件.ppt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的成长需要法律的保护》课件.pptx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学会自救》教学设计.doc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学会自救》课件.ppt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远离危险》教学设计.doc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远离危险》课件.ppt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课件.ppt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2远离危险.ppt
- 粤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3.1《正确的健康观念》教学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