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专函授中药学(张廷模)有关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
中药的出现年代比较久远,现在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中药的使用的确切时间,但是中药的最初使用和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中药的种类也就不断得到增加,中药的使用方式也就不断得到深化。尤其是文字的出现,为中药学的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一、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东汉末年(也有说西汉末年),作者不详,像集体著作,后人整理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内容比较完整。不但记载了365种中药,并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毒性),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而且在其“序例”中总结了中药的采造时月、真伪陈新、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药物对剂型的选择等多方面的药学理论知识,为中药学的发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药学发展的典范和基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本草经集注》(梁 陶弘景 730)、《雷公炮炙论》(刘宋 雷斅)
三、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成书于唐代,作者苏敬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官修本草,也称为第一部药典。本书共记载药物844种,里面增加了部分外来药物(例如胡椒)、动物的组织、器官及激素制剂。在编写方式上采用了先进的图文并重的方法。本书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水平。
四、宋、金元时期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成书于宋代,作者唐慎微。共记载药物1558种,本书除沿袭了图文并重的编写方法,同时还附列了3000余首方剂。为后世《本草纲目》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五、明朝时期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作者李时珍。本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作者又参考了大量的文献。本书共记载药物1892种,分为52卷,载方11000多首。书中将药物按照自然属性分为16纲60目,是十六世纪最先进的生物分类方法。该书编写严谨,内容广泛,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
六、清朝时期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 赵学敏 921)
七、民国时期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具有国家法律效力的,记载中国药品的标准、规格的法典,是中国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管理部门检验药品的共同依据。药典的第一部收载品种为中药,第二部收载为化学药品,2005年版新增第三部为生物制品。至今为止,中国药典共出版了8部,分别是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另从1985年开始,中国药典同时发行英文版本。中国药典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中国官方药典。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其品种优良,生长环境适宜,栽培及加工合理,生产相对集中而产量较大,其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
比较出名的道地药材:例如四大怀药(地黄、怀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浙贝母、杭菊花、玄参、麦冬、延胡索、白术、白芍、温郁金),四川的大黄、黄连、川芎、川贝母,东北三宝(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砂仁、陈皮,宁夏的枸杞,广西的肉桂,云南的茯苓、三七,江苏的薄荷、苍术等。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植物类药物的采集时间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性能的含义:性能即是性质和功能的合称,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点的高度概括。
例如薄荷的性质为辛、凉。能散、清、透。具有升浮之性;主要归肺、肝经,无毒等薄荷的以上性质和功能特点的高度概括即为薄荷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第一节 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中药寒热温凉的总称。四气是药物对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作用。其中的“平”性应注意,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即不寒不热),而是寒热之性不明显的意思,药物仍然具有偏寒偏热的性质。
第二节 五味
五味是药物的辛甘酸苦咸淡涩性质的总称,分别代表了药物在人体内的不同作用。药物的五味只能概括出药物的主要作用,而不能代表药物的全部功能。例如有些药物具有“苦”味,但药物不仅不燥,还能滋阴等。
第三节 归经
归经是药物在体内作用的选择性。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趋向性。升浮代表向上、向外;沉降代表向下、向内。其实药物的升降浮沉的性质是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时,通过调节体内气的运动方向(气机)来实现的。
有些药物具有双重性,有些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不明显。
第五节 毒性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
配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pdf VIP
- 2025年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态评估总结.pdf VIP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培训.pptx VIP
- 2025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LeicaMS50_TS50_TM50用户手册_v1.1.1_zh(打印版).docx
- 2025年高考思想政治真题完全解读(甘肃卷)(真题解读课件).pptx
- T CPIA 0093—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光伏硅料.pdf VIP
- 2025年房地产经纪协理之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试卷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L-草铵膦原药及制剂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