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花岗烈士事略》13年如皋中学陈春公开课教案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
执教:陈春
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围绕“痛逝者”“勖国人”写作目的组织全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出语言中饱含着的悲痛、讴歌、勖勉等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设计:
1、将背景资料印发学生,使得学生了解写作的缘由等背景知识,顺利读懂文章。
2、以诵读为主线组织教学。粗读正音断句,扫除文字障碍;再读研习重点字词,把握文意,理解写作意图;三读理解艺术手法,理解多种表达方式水乳交融的特点。力争熟读成诵。
3、以课文内容分析带动知识点落实,以“问题链”组织教学过程,以诵读为主线和框架,教师富有激情,激发学生热情。
4、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直接切入课文)呈现课题
解题:黄花岗起义;
事略,文体的一种,记述人或事的梗概,有别于正式传记。
“序”的文体知识
“序”是一种文体,分两种:第一种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如《送东阳马生序》;
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序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作者,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是一篇书序,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
激疑:书序大都是多介绍作者,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孙中山先生也是这样写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探究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或鼓励三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字音和断句有无差错,并画出关键词句,初步感知各段大意。
对学生诵读问题鼓励学生采取“兵教兵”的方式互相完善,或教师随机点拨。
清代剧作家李渔(如皋出生)认为创作要“立主脑”。《闲情偶寄》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提问:你认为本文的“主脑”或者说中心句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学生翻译该句并讲解实词和句式)
解说:结尾处作者点明了写作的主旨,交代了写作目的,即痛逝者,勖国人。(板书)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旦确立了写作中心,就要紧紧围绕中心写作,我们再细致地读一读课文,结合具体词句,概括段意,看看文章哪些地方是“痛逝者“,而哪些地方是写“勖国人”。并能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
分段细读研习课文
一、第一小节:
1、落实一下知识点(用投影展示)
末造、险巇、坚毅不挠、踬踣、菁华、久蛰、怒涛排壑、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2、要求学生根据感情变化划分层次,概括内容,结合诵读进行。
“然是役也”之前为第1层,其感情是对巨大损失的痛惜之情,第一层要读得“悲痛、低沉、缓慢”。提示学生抓住“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把握感情。许多是才识卓越的留日学生赞颂革命党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申述黄花冈起义的不朽价值,抒发对烈士沉痛的悼念之情。未能及时为烈士建碑立传的原因和烈士生平湮没的种种情况,抒发对烈士无限歉疚和深沉的哀痛之情。
品读课文理解手法
一、理解课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语言感情色彩浓郁的特点,
解说:写作目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表达方式的运用,本文要记述黄花岗起义过程和烈士牺牲死后修墓立传的经过,要评价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要抒发痛惜、赞美、勉励等丰富的感情,就要求作者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并能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请以课文第一段为例加以分析。可以分层次操作。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概括叙述革命党人多次起义特别是黄花岗起义失败之事,叙述中抒发痛惜悼念之情)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阐明起义的影响和价值,议论为主,兼有记叙、描写,饱含对烈士的讴歌敬仰之情)
文章以“痛逝者”之情和“勖”国人之理贯穿全篇,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其中记述辛亥广州起义、烈士墓碣的修建和“烈士事略”的编纂,评介广州起义的历史价值等,无不饱含着“痛逝者”和“勖”国人的深情,催人奋进。
齐读该段
二、学习本文恰当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拟人等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方法。
师: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了积极的立意,充沛的感情,还要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方能脍炙人口,流传不朽。本文文采斐然,请同学找出精彩的语句,从修辞和句式角度加以评析鉴赏。也可以跟小组同学交流心得体会。(预设——生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