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第八章图与网络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学]第八章图与网络分析

第八章 图与网络分析 1.图的基本概念 2.树 3.最短路 4.最大流问题 5.最小费用最大流 图与网络分析 问题提出 应用:生产组织,邮递员问题,通讯网络等。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图的基本概念 边:不带箭头的联线,表示对称关系。 弧:带箭头的联线,表示不对称关系。 无向图:简称图,有点和边组成。 表示为: G=(V,E) V--点集合 E--边集合 例:右图 无向图的有关概念 端点: e=[u,v]∈E, 则u,v是e的端点, 称u,v相邻. 关联边: e是点u,v的关联边. 环: 若u=v, e是环. 多重边: 两点之间多于一条边. 简单图: 无环,无多重边的图. 多重图: 无环,允许有多重边的图. 次: 以点v为端点的边的个数称为v的次. 表示为: d(v) 悬挂点: 次为1的点. 悬挂边: 悬挂点的关联边. 孤立点: 次为0的点. 奇点: 次为奇数的点. 偶点: 次为偶数的点. 定理2: 任意一图中, 奇点的个数为偶数. 证明:设 V1--奇点的集合, V2-偶点的集合 有向图的有关概念 基础图: 对D=(V, A), 去掉图上的箭头. 始点和终点: 对弧a=(u,v), u为a的始点, v为a的终点. 链: 点弧交错序列, 若在其基础图中对应一条链, 则称为 D的一条链. 圈, 初等链,初等圈: 类似定义. 邻接矩阵示例 2. 树 2.1 树及其性质 2.2 图的支撑树(生成树) 2.3最小支撑树问题 2.4 根树及其应用 2.1 树及其性质 例: 电话线架设、比赛程序、组织结构等。 树:连通的无圈的无向图称为树。 树的性质: 图T=(V,E), n个点、m条边下列说法是等价的 (1)T是一个树 (2)T连通,且m=n-1。 (3)T无圈,且m=n-1。 (4)T连通,但每舍去一边就不连通。 (5)T无圈,但每增加一边即得唯一一个圈。 (6)T中任意两点之间恰有一条链(简单链)。 定义:设图T=(V,E)是图G=(V,E)的支撑子图,如果T是一个树, 则称T是G的一个支撑树。 定理7:图G=(V,E)有支撑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G是连通的。 找图中生成树的方法: 求支撑树的避圈法 找图中生成树的方法: 求支撑树的破圈法 2.3最小生成树问题 赋权图(网络): 给图G=(V,E), 对G中的每一条边[vi, vj], 相应地有一个数wij, 则称这样的图为赋权图, wij 称为边[vi,vj]上的权. 支撑树的权:若T=(V,E) 是G的一个支撑树, E中的所有边的权之和称为支撑树的权, 记为w(T): Example: The Seervada Park management needs to determine under which roads telephone lines should be installed to connect all stations with a minimum total length of line. Using the data given in Fig1. 2.4 根树及其应用 有向树中根树 在计算机科学、决策论的应用 带权的二叉树T:有s个叶子,权分别为pi, 根到各叶子的距离(层次)为 二叉树的总权数 Example: The Seervada Park management needs to find the shortest path from the park entrance (node O) to the scenic wonder (note T) through the road system shown in following network. Solution: Applying the algorithm to this problem yields the results shown in following table. The shortest path from the destination to the origin can now be traced back through the last column of Table 9.2 as either T→D→E→B→A→O or T→D→B→A→O. Therefore, the two alternates for the shortest path form the origin to the destina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A→B→E→D→T and O→A→B→D→T, with a tot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