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幼芽的影响??? 线状芽芽长而细成线状 坏死芽部分或全部坏死,并表现出坏死条斑或斑点 病毒在幼嫩植株中繁殖运转速度快,随着株龄的增加减缓,马铃薯块茎开始形成时病毒不易侵染植株,也很难在块茎中积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地温,结合催芽播种能提早出苗,促进植株快速发育,进而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a内部坏死型(箭头所示) b坏死病斑 c内部坏死 d纺锤型块茎与同样品种正常块茎的比较 a轻花叶 b重花叶 c皱缩花叶 d杂斑黄花 e黄花 纺锤块茎类病毒病 植株矮化、束顶,块茎变长,呈纺锤状,顶端变尖,严重时表皮龟裂,芽眼较多 有些品种块茎出现肿瘤状畸形;表皮红色、紫色的品种感病后常褪色;感病块茎幼芽生长发展缓慢 病株分枝少,直立,叶升与茎呈锐角。顶叶叶缘上卷,小叶扭曲,叶表皱缩不平 类病毒病(PSTV)是一种无蛋白外壳由裸露的核酸构成的类病毒,呈环状,低分子量,具有高度侵染性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花粉和种子传播。 科学施肥是提高植株抗性的主要措施,氮、磷、钾对马铃薯的生长与结薯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氮肥过多时茎叶徒长而延迟结薯,增加病毒感染机率,茎叶的旺盛生长还易使感染病毒症状隐蔽,增加了拔除病株的困难 适当增加生物肥和磷钾肥,可促进结薯及成熟,使植株提早进入较抗病毒的生理生长时期 病毒由带病种薯汁液接触传染 致死温度为70℃,?体外存活期为2-3月 薯块形成期低温影响病毒的增殖 将薯块植于25℃、15℃恒温土壤,高温下叶内病毒浓度为低温的1.4倍,块茎内浓度为2.5倍 在自然条件下,冷凉气候能减轻病毒引起的退化 拔除病株是种薯生产过程中消灭病毒侵染源、防止扩大蔓延的一项重要措施 拔除病株在齐苗后、蚜虫发生前开始,7-10天一次 早收留种是减少种薯再染病毒的有效方法 根据有翅蚜虫迁飞规律,避开蚜虫的活动盛期,在染病植株体内病毒侵染到块茎之前灭秧或早收 马铃薯植株上的叶片在蚜虫传染病毒后,需要经过7天的时间传到薯块 根据蚜虫和病毒侵染时间,确定种薯的收获期,有翅蚜虫迁飞期过后10-15天灭秧或收获,有效阻止病毒往块茎中转移 马铃薯叶片向上卷曲有多种原因,不一定是因为卷叶病毒引起的 环境因素,尤其是不充足的养分或光照过度和长白昼的影响,引起一整块田或其中一部分在发病程度和发病时间相对一致的卷叶 卷叶可能也是因为遗传因素而引起的某些无性系的反应,从实生种子发育和种群可能发生变异 蚜虫种群在没有出现卷叶病毒时可以造成顶部卷曲 非病毒性卷叶是非侵染性的,而且发生卷叶的植株一般产量还不错 正确地诊断卷叶在种薯生产项目中特别重要 蚜虫对马铃薯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病毒 蚜虫传毒主要是在试食阶段传毒,而且还须是从茄科植物尤其是马铃薯上迁来的带毒蚜虫,才能起到传毒作用 有翅蚜在田块间传毒;无翅蚜在田块内传毒,一般是几种病毒复合侵染 蚜虫吸食马铃薯组织中的汁液,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的蚜虫还能分泌某些毒素,致使叶片卷缩,并产生斑驳、条斑;在气候干旱时,常使植株和叶片提早衰亡干枯,导致减产 病毒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症状一般表现为花叶、黄化、矮缩、丛枝,少数为坏死斑点 在田间,心叶首先出现症状,然后扩展全株 引起的病斑在菜体上分布较均匀,而不向象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病斑分布不均匀 用“三一”牌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40-80kg/666.7 m2底施作基肥 加强肥水管理,实施以营养植物为中心的栽培,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注重水分的调节,增强植株抗病力 发病初期用402植物助丰液800-1000倍液灌根,每穴灌药液0.3-0.5kg,7-10天1次,2-3次 严重的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田内毒源 豆浆、牛奶等高蛋白物质是病毒的钝化物质,对病毒起到阻止作用,用清水稀释100-200倍,喷于植株上,可减弱病毒的浸染能力,钝化病毒 褐藻酸钠(又名海带胶)是保护物质,喷于植株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和减弱病毒的侵入,而不会影响生长,通气透光,且不会产生抗药性 马铃薯受冻害 叶片变褐,当潮湿时变黑。植株的上部首先受冻 在一块田洼的地方容易受到伤害。尽管产量可能下降,但植株通常能从早期伤害下恢复过来 低温过后叶原基可能受到伤害,但不是真正的受冻组织。受此伤害后,叶片的形态可能会变得卷曲,有黄色的斑块或局部病斑,或者含有一些小空洞 受冻的块茎在解冻时软化成海绵状,有水液从受伤处和芽眼处渗出。横切块茎变成粉红色,然后转变成黑色,并腐烂。受冻块茎干燥时坚硬 其它类型的伤害包括:组织由烟灰色变至黑色;维管束由灰色变至黑色,有时针点状黑块遍布块茎,但维管束更为严重;完全的坏死。受冻害的块茎在温度变暖时通常会发生软腐。受低温伤害的块茎不能作种薯 马铃薯块茎在田间和贮藏期都会遭受冷害和冻害。受冻块茎解冻后其组织逐渐由白色(或其本底色)变成桃红色,直至变为灰色、褐色或黑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技巧课件(47张课件).pptx VIP
- 2026届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VIP
- 徐埃小学汇报预案.ppt VIP
- 广东省百校2026届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VIP
- 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ppt VIP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带答案).docx VIP
- 2025年民航招飞pat测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新目标(第二版)视听说B3U3 测试试卷答案.pdf VIP
- 2024电力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导则第1部分输变电工程.pdf VIP
-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