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卫生]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2012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植物在生长时期进行的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形成和积累了种种化学物质。首先对中药的化学成分类型及其一般的理化性质作一简要介绍,详细内容可参见本书有关章节。 (一)糖类 糖类是多羟基醛酮,分 ⑴单糖:多为无色结晶,有旋光性,味甜,易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有机溶剂; ⑵低聚糖:通常由2~9个分子单糖经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⑶多糖:通常由10个以上至上千个单糖脱水而形成的高聚物,水解后能生成单糖。多糖已失去单糖的性质,大多不溶于水,有的即使溶于水,也只能生成胶体溶液,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二)?苷类 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物质(亦称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苷类多数是结晶性固体,结构中具有糖的结构、极性大、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苷元则相反,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三) 醌类化合物 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 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有一定的酸性。游离醌类多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或难溶于水。结合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在热水中也可溶解。 2.木脂素: 由C6-C3(二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游离木脂素为亲脂性,木脂素苷类为亲水性。 (五)黄酮类化合物 泛指具有两个苯环通过中间的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学成分。即具C6-C3-C6结构。多具酚-OH,显酸性。游离黄酮苷类为水溶性。 (六)萜类和挥发油 凡是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其基本母核的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称为萜类。根据分子中异戊二烯的数目不同,可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等。单萜和倍半萜多为具特殊香气的油状液体,少数为低熔点的固体。二萜、三萜为结晶性固体,游离萜类为脂溶性,萜类苷化后具亲水性。 挥发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物质。 (七)生物碱 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游离的生物碱为脂溶性,生物碱盐为水溶性。 (八)甾体类化合物 是一类结构中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甾核的化合物。甾体皂苷多有完好的结晶,具脂溶性,甾体皂苷具水溶性;甾体皂苷的水溶液多具有发泡性、溶血性及鱼毒性。 (十)鞣质 又称丹宁或鞣酸,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致密、柔韧、不易腐败又难透水的化合物。 鞣质大多为无定形粉末,能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极性大的有机溶剂。不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其水溶液遇重金属盐如醋酸铅、醋酸铜等能产生沉淀,还能与蛋白质、多种生物碱盐类形成沉淀。 十二、植物色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叶绿素、胡萝卜素等 水溶性色素:花色素 十三、油脂和蜡: 油脂为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所成的酯; 蜡为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结合而成的酯; 多为无效成分 十四、无机成分:主要为钾盐、钙盐和镁盐 二、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中药化学成分多属于天然有机化合物,类型众多,结构复杂,数目庞大,然而其结构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许多化合物分子结构中都包含着某些基本组成单位。如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C6-C3单位,萜类化合物具有重复的C5单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氨基酸单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C6-C3-C6单位等。可见,植物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发生着不同的生物合成反应,产生了结构千差万别的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一次代谢产物和二次代谢产物。 一次代谢: 以CO2、H2O、糖等为原料,经不同途径产生丙酮酸、乙酰辅酶A等,进而产生每种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维持有机体正常生存的必需物质,如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叶绿素等。 特定条件下,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萜类、生物碱等化合物。这一过程并非所有植物中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称为二次代谢。 二次代谢对植物维持生命活动虽不起重要的作用,但二次代谢并非每种植物都相同,往往反映出植物科、属、种的特征,且大多具有特殊、显著的生理活性。 了解生物合成的有关知识,不仅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结构分类或者推测中药化学的结构有新的帮助,而且对中药化学分类学以及仿生合成等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中药活性物质生产也有实际指导意义。 (一)??? 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 通过该途径能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化合物。 (一)???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 2.酚类: 这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高考真题——生物(河北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2年高考地理:水文水系水能 主观题答题思路答题模板汇编(实用,必备!).docx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笔顺汇总分享.docx VIP
- 虽有嘉肴(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pdf VIP
- 《祝福》pptx课件(44页)完整版.pptx
- 《雷雨》优秀ppt课件---高中语文课件.ppt
- 全国I卷读后续写讲评课件 -2023届高三英语一轮复习.ppt VIP
- 《国家公务员制度》(舒放)第18章.pptx VIP
- 《国家公务员制度》(舒放)第17章.pptx VIP
- 2022年高考河北卷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