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伤寒论注(定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正伤寒论注(定稿)

伤寒论注 作者:柯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校正者:吴家优 自序 尝谓胸中有万卷书,笔底无半点尘者,始可著书;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作古书注疏。夫著书固难,而注疏更难。著书者往矣,其间几经兵燹(“燹”读xiǎn,兵燹:指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几番播迁,几次增删,几许抄刻,亥豕(“豕”读shǐ,亥豕:喻指书籍经传刊印后出现的文字错误。)者有之,杂伪者有之,脱落者有之,错简者有之。如注疏者着眼,则古人之隐旨明、尘句新;注疏者失眼,非依样葫芦,则另寻枝叶,鱼目溷(“溷”读hùn,同“混”。)珠,碔砆(“碔砆”读wǔ fū,是指似玉的美石。)胜玉矣。《伤寒论》一书,经叔和编次,已非仲景之书。仲景之文遗失者多,叔和之文附会者亦多矣。读是书者(指读《伤寒论》的人),必凝神定志。慧眼静观,逐条细勘。逐句研审,何者为仲景言,何者是叔和笔,其间若脱落,若倒句,与讹字、衍文,须一一指破,顿令作者真面目见于语言文字间。且其笔法之纵横、详略不同,或互文以见意,或比类以相形,可因此而悟彼、见微而知著者,须一一提醒。更令作者精神见于语言文字之外。始可羽翼(羽翼:指辅佐)仲景,注疏《伤寒》。何前此注疏诸家,不将仲景书始终理会、先后合参?但随文敷衍,故彼此矛盾,黑白不辨,令碔砆与美璞并登。鱼目与夜光(“夜光”指夜明珠)同珍。前此之疑辨未明,继此之迷涂更远。学人将何赖焉?如三百九十七法之言,既不见于仲景之序文,又不见于叔和之序例(指王叔和的《伤寒论·序例》),林氏(“林氏”指林亿)倡于前,成氏程氏和于后,其不足取信。王安道(“王安道”即王履,元末明初医学家)已辨之矣。而继起者,犹琐琐于数目,即丝毫不差,亦何补于古人,何功于后学哉?然此犹未为斯道备累也。独怪大青龙汤,仲景为伤寒中风无汗而兼烦躁者设,即加味麻黄汤耳。而谓其伤寒见风,又谓之伤风见寒,因以麻黄汤主寒伤营,治营病而卫不病;桂枝汤主风伤卫,治卫病而营不病;大青龙主风寒两伤营卫,治营卫俱病(麻黄汤和桂枝汤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论述很精当)。三方割据瓜分。太阳之主寒多风少、风多寒少,种种蛇足,羽翼青龙,曲成(“曲成”本义石委曲成全,此处为“勉强形成”的意思。)三纲鼎立之说,巧言簧簧,洋洋盈耳,此郑声(“郑声”原指春秋时郑国地方的民间音乐。)所为乱雅乐(“雅乐”是指宫廷音乐。)也。夫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而使之茅塞(“茅塞”即闭塞。)如此,令学人如夜行歧路,莫之指归,不深可悯耶?且以十存二三之文,而谓之全篇,手足厥冷之厥,混同两阴交尽之厥,其间差谬,何可殚举(“殚举”指尽举)?此愚所以执卷长吁,不能已于注疏也。丙午(根据柯氏生卒年代推算,当系公元一七二六年。)秋,校正《内经》始成,尚未出而问世。以《伤寒》为世所甚重,故将仲景书校正而注疏之,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因类聚,方附带之,倒句讹字,悉为改正,异端邪说,一切辨明。岐伯、仲景之隐旨,发挥本论各条之下,集成一帙,名《论注》。不揣卑鄙,敢就正高明,倘得片言首肯,亦稍慰夫愚者之千虑云尔。慈水(“慈水”即今慈溪市,在浙江省)柯琴韵伯氏,题时己酉(根据柯氏生卒年代推算,当系公元一七二九年。)初夏也。 凡例 一、《伤寒论》一书,自叔和编次后,仲景原篇不可复见。虽章次混淆,犹得寻仲景面目。方、喻(方指方有执,喻指喻嘉言。)辈各为更定。《条辨》(指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既中邪魔。《尚论》(指喻嘉言的《尚论篇》)浸循陋习矣,大背仲景之旨。琴有志重编,因无所据,窃思仲景有太阳证、桂枝证、柴胡证等辞,乃宗此义,以症名篇,而以论次第之。虽非仲景编次,或不失仲景心法耳。 一、起手先立总纲一篇,令人开卷便知伤寒家脉症得失之大局矣。每经各立总纲一篇,读此便知本经之脉症大略矣。每篇各标一症为题,看题便知此方之脉证治法矣。 一、是编以症为主,故汇集六经诸论,各以类从。其症是某经所重者,分列某经,如桂枝、麻黄等症列太阳,栀子、承气等症列阳明之类。其有变证化方,如从桂枝症更变加减者,即附桂枝证后,从麻黄症更变加减者,附麻黄证后。 一、叔和序例,固与仲景本论不合,所集脉法,其中有关于伤寒者,合于某证,即采附其间,片长可取,即得攀龙附骥耳。 一、六经中有症治疏略,全条删去者,如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少阴病下利便脓血桃花汤主之等类,为既有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腹痛小便不利者与桃花汤主之之详,则彼之疏略者可去矣。又有脉症各别,不相统摄者,如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与脉沉而细,病身热足寒等症,三条合一,论理甚明,故合之。 一、本论每多倒句,此古文笔法耳。如太阳病血症麻黄汤主之句,语意在当发其汗下。前辈但据(“但据”指只根据)章句次序,不审前后文理,罔顾(“罔顾”指不顾)衄家禁忌,竟谓衄后仍当用麻黄解表。夫既云衄乃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