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学]脂质和生物膜
chapter7 脂质和生物膜 概述 脂(双称为脂质或脂类):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 一、脂类的生物功能 1、能量物质:三酰甘油脂又称油脂,普遍作为细胞的能量储备物质。 每克的发热值比同质量的糖、蛋白质高2.3倍,并且不溶于水,在细胞内易于聚集,储存。 2、细胞膜的主要成份: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几乎细胞所含有的磷脂都集中在生物膜中。 3、保护作用:在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失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4、生物活性物质 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如亚油酸所合成的花生四烯酸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信号的作用) 简单脂是构成某些维生素与激素的成份(维生素A、D、E、K、性激素、前列腺素等),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二、 脂类的分类 可按不同组成分类分为五类: 1、单纯脂:是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脂。 油脂(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蜡(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所形成的酯) 2、复合脂:除醇类、脂肪外,还含有其他物质。如:磷脂(分子中含有磷酸:甘油磷脂类,鞘磷脂) 第一节 三脂酰甘油 脂酰甘油: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脂酰甘油酯) 脂酰甘油分为单脂酰、二脂酰和三脂酰甘油三类。 三脂酰甘油:是甘油的三个羟基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缩合失水后形成的酯(也统称为油脂或中性脂) 一般在室温下为液态的称为油 在室温下为固态的称为脂肪 3、衍生脂:由上述脂类物质衍生而来并具有脂质一般性质的物质。 如:甘油、脂肪酸、其氧化产物如乙酰COA等、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糖脂、脂蛋白。 油脂以小油滴的形式储存在动物的脂肪组织,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 油脂储存能量的能力是糖原的许多倍 除提供能量外,脂肪还起到保温、隔水等作用 油脂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 一、脂肪酸 脂肪酸:单羧基脂肪酸,碳原子数在4-28之间,多为偶数。碳氢链以线性的为主,分枝或环状的为数极少。 分类: 1、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等) 2、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大多为顺式结构。 必需脂肪酸:动物体必需但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 脂肪酸的表示法:先写出碳原子的数目,再写出双键的数目,最后表明双键的位置,如:软脂酸16:0表明软脂酸含16碳原子,无双键;油酸18:1Δ9 或18:1(9)表明油酸为具有18个碳原子,在第9—10位之间有一个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如:亚油酸 9,12-十八碳二烯酸 18:2Δ9,12 或18:2(9,12) p234 高等动、植物的脂肪酸有以下共性 (1)脂肪酸链长为14-20个碳原子的占多数,且多是偶数。最常见的是16或18碳原子酸。 (2)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最普遍的是油酸。 (3)在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 (4)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等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 (5)高等动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一般在第9-10碳原子之间有双键。 (6)高等动植物的不饱和脂肪酸都属于顺式(cis)构型。 脂肪酸混合物的分离: 最好用气液柱层析(gas—liquid column chromatography,GLC)简称气液色谱技术。 二.甘油 三、三酰甘油的类型 三个脂肪酸都是相同的,称为简单三脂酰甘油(simpletriacylglpcerols)。 含有两个或三个不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称为混合三脂酰甘油。 多数天然油脂都是简单甘油三酯和混合甘油三酯的极复杂混合物。 四、三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比重小于1 2、溶解度: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3、熔点随饱和脂肪酸的数目和链长的增加而升高。 猪的脂肪中油酸占50%,猪油固化点30.5 oC。植物油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呈液态。 4.光学活性 甘油本身虽无光学活性,但如果甘油的第l和第3碳原子上的脂肪酸不同时,第2个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天然存在的具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甘油三酯,习惯上按照L-甘油醛衍生物的原则命名。 (二)化学性质 由酯键产生的性质 水解和皂化 由双键产生的性质 氢化和卤化 氧化和酸败 由羟基产生的性质 乙酰化 1、皂化和皂化值 脂酰甘油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作用下水解生成的脂肪酸盐的反应称为皂化作用(saponification)。完全皂化1g油或脂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毫克数称为皂化值 2.氢化(Hydroge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