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音1
浅析音、美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洛阳市洛宁县城郊二中 张红永
音乐、美术在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借助音、美等艺术手段,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些体会。
一、音乐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本身就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一些音乐手段,既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又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音乐,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在上课时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的播放各种名曲、名段或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并可使学生深入到课文意境,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如我在讲授《背影》一文时,在介绍完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后,播放了一支低缓、深情的乐曲,接着在轻缓的乐曲中朗读课文,学生们很快便沉浸在文章的意境中,散文中的父子深情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可以说整节课学生们都是用心灵在学习这篇文章,所以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如我在讲《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让学生伴奏着《阳关三叠》一曲朗读课文。忧伤的音乐很快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在乐曲中有感情的读着、品味着,我只是简单的讲解,学生们便在理解的基础上极快地背会了全诗。
2、教师语言音乐化,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讲就是教师在授课时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乐感。如运用得当,上一堂课就会使学生觉得是在欣赏一支悦耳的乐曲。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上课时语言极富音乐感。他说话幽默风趣,轻松自然,节奏时快时慢,音调时高时低,深深的吸引着每个学生,也很自然地掌握着课堂的节奏。要做到这一点,上课时应注意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主音调,或低沉、舒缓,如《背影》;或欢快、活波,如《春》,以便突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在授课时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讲授内容音乐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把所教的内容用音乐知识来打比方,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作品,效果更好。如我在讲《口技》一文时,把文章开头比成乐曲中的“过门”,把一家人由睡到醒比成“协奏曲”,把一家人由醒到睡时的情景比成“轻音乐”,把“失火,救火”比成“交响曲”,文章的结尾比成乐曲的“尾声”。这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课文,能很好地从整体上感知、理解文章的节奏和思路。
二、美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的直观形象性特别强,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这一艺术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领域,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1、在语文教学中,借助美术这一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美术这一手段,能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系统化。我在讲《春》结尾的三个比喻句时,用电脑制成了“娃娃”、“小姑娘”、“青年”三幅动画,让学生观察后问:“文中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换吗,为什么?”学生照图便可轻易答出正确的答案。再如在讲《<咏柳>赏析》时,用多媒体依次演示出干——枝——叶,再让学生联想春天的景物,然后画出一幅“早春图”,叫同学们讨论诗的条理和文章的立意,他们便很快理解了。
2、在语文教学中借助美术这一教学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依据文章内容制成图片或简笔画,在屏幕或黑板上展示出来,可以化文为图,使知识形象有趣,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开发学生的右脑机制,加快他们对知识的记忆。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对古诗的教学,古诗很多是“诗中有画”。可事先画出诗中的人物,意境,再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的内容,然后照图中的情景背诵,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我在指导学生学《敕勒歌》一诗时,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一幅“草原牧歌图”,接着叫学生看图中的景物背诗,效果非常显着。此法对一些写景散文同样适用,讲《春》一文时,我在网上搜集整理制成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课堂上指图引导学生背诵,很多学生当堂就可以成诵。
3、在语文教学中借助美术这一手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让学生依据文中的有关语句画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草图,同学们很积极地展开想象,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再创造,画出图画,这样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布置作业时,也可留一些绘图的题,如课后画出《岳阳楼》一课中有关“阴”、“晴”的两幅画。根据《故乡》中对闰土的肖像描写画出他的肖像图。这样的题,学生欣然接受,并能积极地完成,学生经过绘图不但深刻理解了课文,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