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2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2;全球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2200亿吨生物能源;●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
●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一、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形状:通常呈香蕉形
大小:一般直径3-6μm,厚约2-3 μm。
数量分布:叶肉细胞内一般含有50-200个叶绿体。;7;2、叶绿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叶绿体由叶绿体膜(或称为叶绿体被膜)、类囊体(thylakoid)和基质3部分构成。
;叶绿体膜;类囊体;相邻基粒通过网管状或扁平状的基质类囊体相连彼此相通。
类囊体膜的内在蛋白主要有细胞色素b6/f复合体、质体醌(PQ)、质体蓝素(PC)、铁氧化还原蛋白、黄素蛋白、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复合物等。;基质;;3、叶绿体与线粒体形态结构比较(1)
叶绿体膜与线粒体膜:
相同点:都有两层膜
不同点:叶绿体内膜并不向内折叠成嵴,不含电子传递链,内外膜之间形成膜间隙。;3、叶绿体与线粒体形态结构比较(2)
基质:
相同点:都有基质结构
不同点:线粒体基质是均质状的;而叶绿体的基质中悬浮着片层系统。基质中还含有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酶类。;3、叶绿体与线粒体形态结构比较(3)
类囊体:
不同点:线粒体中无类囊体结构,叶绿体中才有,类囊体中镶嵌有大小、数量不同的颗粒,捕光系统、电子传动链和ATP合成酶都位于类囊体膜上,集中了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功能的全部组分。 ;;小结1;叶绿素的3个组成部分:
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
叶绿体含有3种不同的膜:
外膜、内膜、类囊体膜
叶绿体含有3种彼此分开的腔:
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
; 二、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过程(3步骤):
(1)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2)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3)碳同化
;1、原初反应;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色素分子按其作用分类:
捕光色素
反应中心色素;捕光色素(light harvesting pigment);反应中心色素(reaction center pigment);光化学反应;;原初反应的特点;2、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PSI and PSII;Electron transport in the thylakoid membrane;线粒体与叶绿体中的能量转换过程;3、碳同化(暗反应);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半自主性细胞器;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
线粒体DNA(mtDNA )呈双链环状,与细菌DNA相似。在动物中变化不大,但在植物中变化很大。每个线粒体中约含有6个mtDNA分子。
叶绿体DNA(ctDNA)也呈双链环状 ,其大小差异较大(20万-250万bp),每个叶绿体中约含有12个ctDNA分子。
mtDNA和ctDNA均可自我复制,其复制也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及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ctDNA复制的时间在G1期。 复制仍受核控制。
;;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
线粒体和叶绿体虽能合成蛋白质,但其种类十分有限。
组成线粒体各部分的蛋白质,绝大多数都是由核DNA编码,并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运输到线粒体各自的功能位点上。
;参加叶绿体组成的蛋白质来源有3种情况:
由ct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
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
由核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或叶绿体蛋白质合成体系对核基因组具有依赖性。
不同物种来源的线粒体基因,其表达产物既有共性,又存在着差异。;酵母线粒体主要酶复合物的生物合成;四、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运送与装配
核基因编码的蛋白向线粒体跨膜运输要以前体形式通过后转移运输到线粒体内。前体蛋白由成熟形式的蛋白和N端的一段称为导肽的序列共同组成。导肽决定运送的方向,它对被运送的蛋白质并无特异性要求。
;
前体蛋白在跨膜运送之前需要解折叠为松散的结构,以利于跨膜运送。前体蛋白在通过内膜之后,导肽被水解,并重新卷曲折叠为成熟的蛋白质分子。
;
跨膜运送的蛋白质在解折叠与重折叠的过程中都需要某些被成为“分子伴侣”的分子参与。
;;其具有解折叠酶的功能,并能识别蛋白质解折叠之后暴露出的疏水面并与之结合,防止相互作用产生凝聚或错误折叠,同时也参与蛋白质跨膜运送后分子的重折叠以及装配过程。(这种作用没有专一性)
分子伴侣很大一部分属于热休克蛋白,广泛存在与各种生物体内。;
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部位是由其导肽所含信息决定的。但并非所有线粒体蛋白质合成时都含有导肽。有人认为这些蛋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2019年对口升学网络选择和判断题.docx VIP
- 兴陇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骆驼祥子》单选题.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站铸锻件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湖南选调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课件 PPT.pptx VIP
- 第4课 直面挫折 积极应对中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基础模块).pdf VIP
- 广西书院文化研讨.pdf VIP
-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一).docx VIP
- 前十题单选,后十题多选,每题5分,满分100分。.docx VIP
- 12K101-1~4 通风机安装(2012年合订本).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