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素材《欧洲的联合》( 2014高考).doc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素材《欧洲的联合》( 2014高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素材《欧洲的联合》( 2014高考)

欧洲的联合 备课资源 ●历史回眸 一、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 1.英国: (1)发展原因:政治方面,扩大资产阶级民主,废除1927年的反工会法;经济方面,推行国有化和计划经济;社会方面,扩大保险范围和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文化教育方面,通过教育法,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2)经济状况:工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2.法国: (1)发展原因:对通敌叛国者予以清洗和惩办;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制定了有利于工人和广大农民的社会政策和劳工政策;及时转移工业发展的重心;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经济状况:1959年到197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高于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 3.联邦德国: (1)发展原因:大力推行政治改革,消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美国的大力扶持;原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经济状况: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共同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2.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 3.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4.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煤钢共同体主要机构合并,正式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5.1986年,欧共体发展到拥有12个成员国。 6.1991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7.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8.2004年,爱沙尼亚等10国正式加入欧盟。 三、货币王国的世界公民 1.产生过程: (1)1969年,欧共体领导人提出了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 (2)1971年,“维尔纳计划”通过,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3)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 (4)1989年,“德洛尔报告”决定创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5)1995年,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 (6)1999年,欧元诞生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7)2002年,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标志着欧洲货币联盟建设的完成。 2.历史影响: (1)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增强了“欧洲公民”的“欧洲意识”。 (2)有利于欧元区以外国家的经济发展。 ●时空隧道 1.鸦片战争前后东南沿海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常郡五邑(指常州府下属的五县),惟吾邑(无锡)不种草棉,而棉之利独盛于吾邑,为他邑莫及。乡民食于田者惟冬三月……春月则阖户纺织,以布易米而食……及秋,稍有雨泽,则机杼声又遍村落,抱布贸米以食矣。故吾邑虽遇凶年,苟他处棉花成熟,则乡民不致大困。 ——黄印《锡金识小录·力作之利》 材料二:(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木棉梭布,东南杼轴之利甲天下,松、太(指松江、太仓)钱漕不误,全仗棉布。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四: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 ——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 思维点睛: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清朝前期江南棉纺织业比较发达,产品质量较好;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手工业生产;从事棉纺织业的家庭多,遍及城乡。这些状况说明当时商品经济虽然比较发达,但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要地位。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外国棉纱、棉布等工业品大量倾销,而土布销量大减,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受到很大冲击,大批农民、手工业者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财政收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前后,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截然不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或迅速开展或基本完成,大大提高了棉布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棉布的价格;同时,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晚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的态度 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上谕称:“叠据中外臣工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山”,要“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材料二:清廷上谕:“马关商约与我华民生计大有关碍,亟宜设法补救以保权利。”“振兴商务,为富强之计,必须讲求工艺,设厂制造,始足以保我利权。” 材料三:盛宣怀于光绪二十一年,向朝廷条陈大计,“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同时提出“广制造、兴矿政,以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