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设计20090111-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VIP

学案设计20090111-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案设计20090111-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 案 设 计 课题: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度创作 教学目标 1、教师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学生在或采访历史名人,或答记者问的准备、纪实过程中,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史实,锻炼收集史料,节选恰当的史料,整合历史史料,还原历史真实风貌的能力。 2、通过读识《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参加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发行的邮票,学生叙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识图能力,学生学会通过史料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学生郑和不畏艰验,勇于进取的精神。 3、教师组织、点拨学生分析“戚继光为什么抗倭能够成功”,学生在知道历史原因的同时,学生学习戚继光少年立志,不贪图富贵,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倾听或歌唱《七子之歌》,学生既感觉历史,又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 1、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2、学生刚刚进入小组活动上课方式,这堂新闻发布会提的问题可能不到位,也可能非常琐碎,影响发布会的进程和状态,主持人要注意时时掌控、点拨。 教学方法 1、阅读、分析、整合,设计问题。 2、小组合作,整合问题,借助多种史料,交流合作。 3、指导学生学会读图,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知识储备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具备初步的提问能力,同时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葡萄牙占澳门有所了解,但对本课涉及的世界史方面的内容储备不足。 问题预设 1、史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几种说法。 2、郑和为什么小名是三保,后来被称为“三宝太监”? 3、戚继光在什么地方训练军队?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两个王朝,中央推行的一系列加强集权的措施,使皇权至高无上,同时削弱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阻碍了中国社会更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尽管如此,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一个重要的强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让我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度创作 们共同走近第16课和第18课,探究明清时期的中国外交。今天我们先探讨明朝时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确定目标,合作预习 1、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知道郑和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认识到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中国人的骄傲。 2、了解戚继光抗倭斗争,知道戚继光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保卫了祖国的海防。 3、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史实,并延伸了解今天澳门和大陆的关系。 明朝的外交 郑和七下西洋 —— 友好 戚继光抗倭 —— 冲突战争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展示提升,教师精讲 “关于明朝的外事活动”的新闻发布会 一组:采访郑和记者团 二组:郑和团 三组:采访戚继光记者团 四组:戚继光团 五组:采访明朝外交大臣记者团 六组:明朝外交大臣团(葡萄牙攫取澳门) 七组:观众评价团 教师总结:明朝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反馈检测,夯实双基 试一试:编制旅游行程表《我随郑和下西洋》 附页: a、专题分析: 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b、相关链接: 1、郑和年表 时间 郑和大事表 1371年 生于云南昆阳伊斯兰教巨族马哈只家。其时昆阳与昆明(善闡)、晋宁等州郡尚为蒙古残余势力所盘据。 1382年 明军正月攻克昆明,继克大理。蒙元势力至此被肃清。段氏十一代在滇的割据亦告结束。郑和被带回南京,阉割后入皇帝作侍童。这年七月,父马哈只死。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把他赐给燕王朱棣,随赴北平。 1399年 皇太孙惠帝继位。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进攻南京,争夺皇位。郑和于此役屡立战功。 1403年 明成祖朱棣即位。南京城破,宫中大火,惠帝生死不明。 1404年 元旦,皇上赐姓郑,并将郑和升为内官监太监。 1405年 奉命第一次远航,出使“西洋”率宝船62般,官兵27000余人出发。 1407年 第二次远航。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